4月25日下午,我校与常州大学、河海大学、中科院合肥研究所正式签订协议,省常中创新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正式创建。“今天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省常中的创新人才培养从此有了在常高校、院所的鼎力支持!”张耀奇校长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说。
张焕平副校长致欢迎词,他说,“省常中将以此为契机,更加注重研究学生成长规律,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对教育的多样化选择,全力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省常中成为江苏省首批十四所拔尖创新人才试点学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办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周末工程师计划已经启动,尊重差异、分层培养工作更为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工作全面启动,学科免修活动正常开展,物理、化学、生物自主实验工作持续推进,每年一度的学校科技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创造的平台,定期举行的高层次的专家报告、参观学习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支撑……”课程与教学处尤国兴副主任在仪式上介绍说。
借助、依托、联合在常高校院所的资源,为学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发展动向提供机会,努力构建“科学家身边成长、实验室里学习”的全新学习环境是我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初衷。在签约仪式上,6名学者教授成了省常中学生创新研究的首批特聘导师。“我们的教师团队、先进的实验设施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都等待着各位同学,我们也对省常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充满信心。”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小强教授这样激励在座的学子。事实上,去年的11月,我校高一年级的近200名学生已经参观了常州大学先进的实验仪器与实验设备和聆听了教授们精彩报告。紧接着,学校还将与省内外著名高校与研究所加强联系,确定第二第三批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让更多的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组织项目研究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项目研究。
张耀奇校长认为,“建立基地为中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环境,有助于高中生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从而更积极思考未来。”他在当天的讲话中期待,省常中学子能够利用好基地资源,脚踏实地,为未来成为一流的科技人才、对人类发展有贡献的科技巨匠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