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CCF NOI冬令营于2月5日起在我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包括授课、交流、测试在内的系列活动,我校2010届毕业生,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学生吴翼,重返母校,参与此次冬令营的授课等工作。
问及他再次回到省中,身份由学生一转为讲师和命题人,心境的转变时,他却波澜不惊地说:“我从高一就给同学讲过课,去年的冬令营和国家队选拔也是我命的题,所以说,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吧,不过,今年肯定是更成熟了。”
当问到本届冬令营营员与往届相比在能力上是否有差异时,他坦言,与营员接触不多,但在感觉上实力更强。此间,他向我们透露,在以前的授课时会与听课者交流比较多,还个人准备过小礼品发放,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即非单方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大家充分参与,讨论交流,但是课后学生的反响却不是特别好,他们表示听课想更多听到有关解题技巧之类有助于提高竞赛时得分率的内容,而非貌似无用的学术讨论。针对功利心较强的问题,便很自然的提到了因学科竞赛而获保送资格从今年起取消的问题。这究竟是促进公平还是打击积极性?吴翼解释说,其实信息学竞赛还是有保送名额的,但是改革后全国的通过此途径的名额只相当于之前一个省的,就算是提高了保送资格的门槛。这种政策淘汰一批纯属为求保送而非兴趣所在才投入竞赛的人,使名牌大学向一些确实是有突出才能的人敞开大门,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至于对尽管有兴趣但可能优势不足的人放弃竞赛而转战高考的人是不是打击的问题,他觉得,如果是真真正正的热爱,那么是不会放弃的;放弃了只是说明这种爱不够坚定。当然,这不包括受外界因素强力阻拦的情况,仅指个人内心的坚持。而关于如何在兴趣和学科之间平衡,他表示,生活中永远存在选择问题,如果是热爱某事,选择少看两集美剧,时间便有了,关键在个人如何安排时间,统筹规划。最后他也强调说,无论政策怎么改,国家队的质量永远不会下降。因为总有一批人会把信息学当做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她奋斗牺牲再多都在所不惜。
作为省常中极优秀的毕业生,吴翼个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成为话题展开的主要对象。
“你是属于很勤奋的人吗?”
“不是吧,我属于会享受生活的。当然,你们不能这么写啊,你们要说,其实我还是比较勤奋刻苦的一个人,好给大家树立一个好榜样……”他笑着说。
气氛愈加活跃了起来。
他便开始聊自己的趣事“那时的自己,真是满身的傲气。初一的时候去江苏省的冬令营,我就想,我现在是初一的第一,那么很多年后,比我大的都退役了,我就是江苏的第一了——其实这种我要做第一的想法直到高一省选的惨败前还都是这样——失败其实是让人真正进步的源泉——当然的,也许失败让人成熟,然而要重新捡起那之前清澈的心,也许就很难很难了,或者说,这就是成长。——永恒的粼粼波光,总是令人神往的。”他如是说道。作为一个“过来人”,尤其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过来人”,他说,要有梦想,但在梦想尚未被企及之前,不要总是向别人提及自己的梦想。说到自己的梦想只会在两个场合,一是忽悠人时,二是成功后意气风发时:“I had a dream……”;如果还没有作为就说出来,如果没做到,不是自折颜面嘛,别人也当你是说说大话。说到这里,他说起一件印象极深的事情。“我记得我三年级时,学期初的一次升旗仪式。当时学校请来了当时刚从韩国回国的优秀毕业生,夺得IMO满分金牌并提前一年入学北大数学系的恽之玮来做国旗下讲话。他讲了什么话具体我不大记得了,大致是说学校的环境如何如何好,要珍惜如何如何的(确实这样,我的小学从不组织期中考试,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排名,期末还可以免考,进入高年级之前,考卷连分数都是不批的,只打等第)。讲话内容虽然不记得了,但是恽之玮当时走上台讲话的那个连续的场景,至今都是历历在目的。当时就觉得,恽之玮真是好厉害好厉害——或许恽之玮都会觉得意外,居然真有一个孩子在他的故事的鼓励下,同样走进了国家队。”
而谈到他现在的成绩时,除了他的自身因素,他也分析了其中的机会因素,即幸遇曹文老师。他说,如果没有遇见曹老师,就不会有今天的吴翼。贯穿整个采访过程之中,他总是开口不离曹老师,他认为曹老师对于他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人格上的影响都极大,他很感激和敬重曹老师。同样,他也同样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
“我真是幸运的,若真能分享这般幸运,那我愿每个人都拥有一渊粼粼的波光。”吴翼诚恳地以这句话结束了这次的采访。(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