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元旦,省常中的校园里迎来史上“最大牌嘉宾”之一,“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John Edward Hopcroft。在五号机房,Hopcroft教授为省常中信息学竞赛选手及常州外国语学校信息学竞赛后备人才讲座、交流、指导,并就某些专业问题为同学们深度答疑。
“图灵奖”有多牛?John Edward Hopcroft教授的造诣了得!
图灵奖(A.M. Turing Award,又译“杜林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由于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此奖。因此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John Edward Hopcroft因其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的基础性成就,于1986年被授予图灵奖。他是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师从研究自适应信号处理和神经元网络的鼻祖——著名学者威德罗(Bernard Widrow)。John曾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工作,也曾任职于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如NSF(美国科学基金会)和NRC(美国国家研究院),从事对科学研究的规划和行政管理工作。1992年到1998年5月,他被布什总统指定为监督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2005年,John获得IEEE哈里·古德(Harry Goode)纪念奖,并且于2007年获得计算机研究协会的杰出贡献奖。
John成为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起源于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他学习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对计算机科学原本没有多少知识,因此打算毕业后去西海岸的一所大学执教电气工程方面的课程。但就在毕业前,有一次他偶然经过他的导师威德罗办公室的门口。当时,普林斯顿大学的麦克卢斯基教授(Edward McCluskey,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是研究数理逻辑的专家,他和奎因(Quine)共同创造的化简开关函数的一种方法就被叫做奎因—麦克卢斯基法(Quine-McCluskey method)。他还曾出任IEEE计算机协会的主席。)正为筹建“数字系统实验室”打电话给威德罗,请他推荐毕业博士生去那里工作。威德罗一眼瞥见从门口走过的John,觉得勤奋好学、悟性又高的这位得意门生正是一个值得推荐的人才,当即把他叫进办公室,并把电话听筒递给了他。John在电话里听了麦克卢斯基对普林斯顿大学拟建数字系统实验室的考虑和打算,之后又前去面谈了一次,实地了解一番。仰慕于普林斯顿大学作为美国一流大学的名望,以及对数字系统这一全新的学科领域强烈的兴趣,John欣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接受了普林斯顿的聘任,从而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那个时候的John没有意识到,就是这次雇用使他成为了世界上首批计算机科学家之一。因为在他之前并没有计算机科学的师资人才,他就有了他人通常不具备的机会。假如John仍然在做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他很可能就得等到前人退休以后才能进入师资人才的队伍。
不拘一格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常中学子的水平也很牛!
John Edward Hopcroft教授携妻子一周前抵达中国并在上海交通大学授课交流5天,于2011年12月31日下午抵达常州,他说:“康奈尔大学里我所带的博士研究生中,有三位学生来自省常中,且都非常优秀,所以我对省常中充满好奇与期待。”与他同行的就有这三位优秀学生之一、省常中07届毕业生薛业翔同学,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他充当必要时的翻译。
上午8时30分,John Edward Hopcroft教授准时出现在省常中五号机房,主持人是听说Hopcroft教授要来省常中讲座而专程赶来的省常中知名校友——2011年世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蒋中天同学。在蒋中天做了短暂的介绍后,Hopcroft教授深入浅出地就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主题向省常中优秀信息学选手做了一次全程英文授课,学生们普遍反应受益匪浅。省常中在校高三学生、现已提前被北京大学录取的韩希之同学说:“上John的课,并没有一种深奥、难懂的感觉,而且他语速比较慢,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从他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之后,Hopcroft教授热情的接受了来自省常中和外国语学生的各类问题,如“您怎么看待信息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您如何看待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竞赛的关系?”还有一些专业问题如“零知识证明有没有一般方法或者比较困难类似于NP问题的问题?”“您认为NP问题会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被解决么?”省常中信息学金牌教练曹文老师也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做出了提问如“您在选择研究生时比较看重哪些方面?”其中不乏一些质量很高的问题,Hopcroft教授也连连称道并一一作答。
那么,美国教授全英文的授课会给中国学生在内容理解方面带来障碍吗?陪同Hopcroft教授前来的交大致远学院李老师对省常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表示惊讶!因为课后同学们向他先后提出的20多个问题也都是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有些同学还“缠着”他现场解题。看来,语言沟通方面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大牌教授”能经常来“开小灶”,而学生也有更多自由空间让自己的优势更优,缘起就是该校一贯把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作为责任和使命,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地尝试和探索。早在2009年初,省常中就在全省率先开启了与高校共育创新拔尖人才的探索,当年4月,与上海交大签订了创新人才培养协议,共同组建上海交大基地班,成为了上海交大在上海市以外的中学中设立的唯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进入基地班的学生将在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经严格考核并通过上海交大面试选拔,纳入交大自主选拔“预录取”范围。学校现在已经有61名高三学生、54名高二学生进入该基地班就读,他们已经数次前往上海交大短期学习、实验并聆听交大教授的讲课。南京大学在省常中设立的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也将于近期挂牌。
两个月前,江苏省确立了14所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省常中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的高中校,这意味着该校将拥有更多办学自主权。学校负责人表示,将在政策支持下,进一步探索招生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搭建更多创新实践的平台,与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对接,以相应的课程、讲座作支撑,以个性化的项目作保障,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健康生命、理性精神、主动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信息时代教育的思考:教师要在意学生,创造力应得到保护。
John乐于给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因为他觉得,学生们应该根据学科未来的发展来设定自己将来的位置。时代的变化提供很多新的机遇。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这样。那些意识到世界正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改变的学生和国家将会生活得更好。长年在美国高等学府的执教经历,使John对教育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学生中不乏中国留学生,这也使他有机会观察和了解中国。他带过一些中国籍的学生,John认为,这些中国学生就是在最好的时间里选择了最正确的位置。
采访中,John以独特的角度阐释信息时代教育应该思考的一些问题: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长期执教经验中,John学到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在教育中,教师的优秀与否并不在于其是否能够准备出最好的材料、发表最棒的演说,而在于其对学生成功的关心程度。如果学生确信教师对他们的成功与否非常在意,他们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John说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大概是5岁左右,就发展起来了他们的创造力。对于儿童来说,一个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感受到被爱、允许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稳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是从心理学上来说的。但是他认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点恰恰在于童年时代的早期教育。如果一个儿童在幼儿园度过的一到三年里成功地学习到了基本技能,在之后的学习当中他就会做得更好。对于整个国家的人口来说,往往会重视社会当中创造力较高的5%到10%数量的人,但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是这个国家中占多数人的创造力的平均水平,我们却往往忘记这点。John所注意到的另一件事是,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的课程压力有点过重了。人们往往认为选5门课能够比选4门学到更多,但他对此有所怀疑。“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他们所学习到的材料。即使是在美国,我也鼓励学生们少选几门课。我们的学院也在降低对学生必选课程数目的要求。因为我们意识到,这种要求使得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并思考这些材料。同时,高等教育并不仅仅是消化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足够了,学生们需要时间互相讨论、需要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对于他们的将来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有一些学生非常聪明,但是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限制了他职业生涯取得良好发展的可能。而由智力平凡者组成的团队,却可以借由合作互相协助、解决一些独立的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活动接近尾声时,Hopcroft教授为所有到场学生展示康奈尔大学的风景照片并与部分师生合影留念。中午,常州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和省常中张耀奇校长宴请了Hopcroft教授并向Hopcroft教授赠送礼物。
经过此次省常中之行,Hopcroft教授对该校学生有很高的评价并希望能有更多的省常中学生进入康奈尔大学深造。(曹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