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校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总决赛
12月8日下午,我校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总决赛在太雷厅隆重举行,市教育局常仁飞副局长、教育局德育处杨尧中副处长、我校张焕平副校长、曹新跃副校长和办公室刘高平副主任担任现场嘉宾评委。这次评选经过班级推荐和年级海选等环节,钱明忠老师、曹小丽老师、谢晓虹老师、徐徳同老师和吴栋老师进入了最后的现场总决赛。
总决赛第一个环节是最有创意的(或最成功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班级活动展示,通过班活动的呈现来展现班主任老师们的思想、理念、观点和做法。首先上场的钱明忠老师结合他的班主任实践阐释了他对最精彩班会的理解——是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活动;曹小丽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在场所有师生描述了“在逆风中飞翔”这一主题班会活动,她认为“一堂班会课只要能改变一个人,就是成功的”;谢晓虹老师展示的名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厨艺大赛,可谓是最有创意的班会活动,她认为班会的着眼点应为“让彼此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魅力”;徐徳同老师讲述了他印象中最深的与学生相处的四件事,生动的描述、真挚的情谊充分展示了徐老师的人格魅力;吴栋老师的主题为“给班会注入生命激情”的幻灯片,真实记录并展现了他为历届学生倾注心血、精心准备的各种班会活动,这些记录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接下来的个人风采展示环节让大家看到了五位老师离开课堂后多才多艺的一面。钱明忠老师一展歌喉,一曲悠扬动听的《千里之外》,令台下师生不由得伴着节奏鼓掌,而视频展示中他创作的书画作品更让师生们惊奇叹服。谢晓虹老师的诗朗诵《我愿意》是她的自创作品,诗中展示了一位深爱学生的班主任形象,那一句“因为有你,所以我愿意”讲出了所有热爱学生的老师们的心声。曹小丽老师不愧有“省常中田震”的称号,她的一曲《干杯,朋友!》颇有原唱的神韵,赢得了学生的鲜花与热烈的掌声。徐徳同老师现场挥毫,一幅书法作品“学高为师”可谓是他的真实写照。最后上场的吴栋老师展示了他的摄影作品“光影魅力,青春印记”,他用相机记录下学生的点点滴滴,定格的是学生生命的瞬间,蕴含的却是一名教师对学生深厚的爱和对教育深刻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现场论题答辩最为精彩和紧张。答辩所采用的论题均由我校老师提供,这些富有智慧的论题蕴含了我校老师们对教育的理解,展现了他们对教育的赤诚情怀,也是对5位候选老师的一次挑战。
钱明忠老师抽到了2号论题【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近日在一次演讲中鲜明提出,“教育,请别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并主张,教育不能缺少“惩戒”,而且还大声疾呼“教育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孩子和家长让步。”请就此阐述你的看法和观点。】 他赞成并支持钱文忠教授“教育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孩子和家长让步”的看法,并结合省中办学理念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每个班主任都要有爱心、责任、正义的教育理念,不然民族未来何在”的观点。点评嘉宾刘高平副主任借此机会谈了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几位老师的底气,让你们有实力;几位老师的个性,让你们有魅力;几位老师的爱,让学生感到幸福”,他充分肯定了参赛老师们的表现,同时他也提出了对教育个性化的理解“教育是独特的、独立的,应该主动;也正因为独特独立,才赢得尊严”。
第二位上场的曹小丽老师抽取的1号论题【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中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有5000多位,是哈佛及别的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望尘莫及的。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并就这-现象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曹老师用三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看法: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且要有坚强、坚持和高贵的品质;二军校军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军校学生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国家利益。她认为这些是西点军校成功的原因。点评嘉宾常仁飞副局长认为曹老师的解读很有见解,曹老师的观点与西点军校的校训“职责、荣誉、国家”有很大的契合度,同时常局长也认为“聪明的人大有人在,有些有智慧的人未必成功,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最关键核心是他的素质。有职责、有荣誉感、想着国家利益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成功”,常局长语重心长的提醒中包含着对省常中学生殷切的期望。
谢晓虹老师抽到的3号论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了一次重大的农业变革——应用抛秧技术,把培育好的秧苗“随便”地扔到水田里,让秧苗自然生长,结果彻底解放了生产力。其实,教育也需要“抛秧”。请你说说原因,结合你的教育经历,谈谈你在这个方面的具体做法。】谢老师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教育不是机械化的生产,因而要顺着孩子的天性自由生长,而且不要保护过分、控制过分”,接着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阐述教育“抛秧”的具体做法。最后她引用荣格的话“每个人都有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点评嘉宾曹新跃副校长肯定谢老师观点的同时也提出自己对教育“抛秧”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不是“抛秧”,教育手段多元化是必要的,前提是对人性的尊重,从教育效果讲,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生态环境,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四位上场的徐徳同老师抽取的5号论题【有位教育界的前辈曾呼吁"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他认为,在很多问题上,教师可以也应该表现出愤怒,不能-味地"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请就他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徐老师简洁明了又不失风趣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结合教育现状提出不能一味以爱的名义向孩子让步;接着他例举外国教育也有惩罚制度的事例来证明教育离不开惩罚;最后他以甘地火车掉鞋的例子说明,在表达愤怒的同时更需要宽容和理解。点评嘉宾张焕平副校长认为“教育要讲究美,和风细雨是美,润物细无声是美,弘扬正气也是一种美。作为一名承担着引领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师者,真正的关爱要表现在对学生人性道德的引导和养成上”,张校长也中肯且严肃地指出“教师的爱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关爱和呵护上,还应该表现在对其人性灾难的扭转上。一个不能表达愤怒的人,他的情感表达是有缺陷的,一个不能表达爱憎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他也完全赞成徐老师直率的回答。
最后上场的吴栋老师抽取的4号论题【“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而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禁果效应”。青少年正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请问,这个禁果效应会给你的教育工作以怎样的启示?】 吴栋老师从聚焦远方、寻找支撑点、不妖魔化和利用好奇心开启对真理的追求等四个方面清晰地、理性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深刻且引经据典的陈述让在场的师生为他的教育理念与理想所折服。点评嘉宾杨尧中副处长对吴老师的阐述给与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深入浅出地结合具体事例引出自己对“禁果”效应的看法: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做“禁果”,人为地增加吸引力;要善于把学生不喜欢但确有价值的事变成“禁果”,人为地提高其吸引力。最后他还引用俄罗斯寓言对全体省常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5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将现场总决赛的气氛推向高潮,他们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答辩体现着他们的教育理念,而理念的背后支撑的是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真诚和投入。点评嘉宾们深刻独到的点评更是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最后,在全体师生的现场投票后,本次“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总决赛顺利圆满地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