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我校语文组教师参加沪浙苏皖第十四届“新语文圆桌论坛”
发布时间:2011-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衍标

11月5、6日,我校语文组陆建生、王利华、陈国红、张衍标四位老师参加了在宣城中学举行的沪浙苏皖第十四届“新语文圆桌论坛”。     

 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是一项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学语文教研盛会,第十四届“新语文圆桌论坛”由宣城中学主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来自沪浙苏皖四省市的近四百位语文教师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活动。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校长袁湛江、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邓彤、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主编何勇等语文学界知名专家亲临论坛指导。

    5日上午来自上海市黄浦教育学院的邓彤先生做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报告,报告言简意深,引发对教育本源的思考:什么是合宜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接着,邓彤老师从新课标入手,以语文教师的视角阐释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含义,明确了“主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内容:第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的学养是第一要义;其次是教材,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第三是学生,“同伴学习”蕴含极大的效益;第四是校园文化;第五是社会资源;第六是时间资源,这是与所有资源相关联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探讨“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上,邓彤老师用“三只筛子”的比喻形象说明了合理开发利用语文资源的“三要”:要符合社会需要;要符合学生心理;要符合教师实际。提出要以“言语实践”为核心发掘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强调一定要突出“语文味”。提出“适度”原则和系统优化,指出没有系统意识的教学是危险的。最后,邓彤老师还提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意见:突出重点、因人而异、基于学生,强调教师最需要做的工作是精选组织。

    5日下午,来自沪浙苏皖四省市会员学校的一线教师展示了四节各具特色、步步“精”心的语文课——上海华师大二附中 柳叶的《回忆鲁迅(萧红)》、浙江省桐乡一中朱巍《丰子恺散文欣赏——作父亲》、江苏常州高级中学陆建生的《学校资源与写作课程的整合》(之一)、安徽省宣城中学叶婷的探究性学习展示课《诗意敬亭》。这四节展示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新探索、新实践。

    6日上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是东道主宣城中学老师执教的 “本土文化课程开发”展示课的延续,让与会代表深切体会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广阔”。之后,大家参与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阐释及特邀专家黄玉峰的评课,而此次“新语文圆桌论坛”的自由发言环节更是让大家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感情的潮水在交流中澎湃。陆老师介绍了我校写作教学的情况,他把我校作文教学的序列化课程做了详细介绍。陆老师的幽默风趣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最后袁湛江对此次论坛作了总结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两个“要体现”:要体现“本土文化”、要体现“语文课程”;四个自我提问: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了吗?是常态课吗?关注了不同的对象了吗?有没有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会上还确定了下届论坛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师的学术追求”,此主题的宣布让我们对“新语文圆桌论坛”活动充满了新的期待。“语文教师不能停止追求的脚步,不能停止思考……要让自己更专业、更诗意的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讲台上。”带着专家的叮嘱,带着收获与感动,我们踏上了自己的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