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高二辩论巅峰对决终于落下了帷幕。正如任老师说我们有“闲庭信步”的磊落自信一般,对于手中这面“最佳口才奖”,我认为2班是当之无愧的。
这时候才真的发现,所有的日夜准备或是头脑风暴,或是激情澎湃,一切都已成了淡淡余香。我突然觉得真正的辩论者就像是蚌壳里的沙子,以前不断的磨砺自己,终于在见到天地的时候放光,然后又滚入众多的珍珠中成了普普通通的一员。至于成为珍珠之后的故事就不谈了,我们回顾自己的过去,为的是从成长的历程中获得宝贵的光芒:
语言的力量 这次辩论给我的最深的教训在于,一种意思完全可以有两种表达,比如统一着装这件事情。如果我从衣服的本质类比对方,那就是赤裸裸的在否定法律,最终结果是引起四班的公愤,吃力不讨好。但是我反过来说,表扬四班的集体荣誉感与精神风貌,则是一枚糖衣炮弹,对方无话可说,因为这确实不是法律规定,而是出于他们的道德自觉。辩论的实质并不是证明自己掌握了真理,不是咄咄逼人,更看重的应该是你的技巧与风度,如何在一种貌似和谐的氛围中暗藏杀机。当然这更多的教会我们如何去为人处事,如何全面的思考问题。
细致的准备 经过不完全统计,对我们本次辩论提供帮助的人涉及一班二班所有同学,老师,辩手家长,大学生,三班的辩友,网上的潜在资料提供者,政治课本编写者,常州文明工作建设者,约莫是百来人智慧的加和。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整理出两方观点,然后不断的交手,最终成为自己的思路。然而在实战中,我们依旧遇到了瓶颈。四班提出的广义的法律和法律的扬善作用属于我们的思考范围,但并没有被理进最后的思路里。本来我们准备好的铺天盖地密不透风的上策在一开始就被对方消灭于无形,于是百来人的智慧到此变成了四个人的随机应变,所以中策是将计就计。这对于这个辩题来说是公平的竞争。
完美的合作 从辩论中我发现,向亮是一个非常有合作意识的人,他本人属于犀利霸气的强势辩手,但是他懂得适可而止的把发言机会平分给大家。于是从我们所有的辩论中,四个人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每个人不是在靠同伴,而是想着如何帮助和保护同伴。这就比对方的双人主场秀要好很多。辩论重在一个团队,应该每个人都闪光。这其中蕴含的大气,不仅对于一个人,几个人,大到一个班级,都很重要。
学校能组织辩论这样的活动是值得褒奖的。它的可观性还是次要的,更多的在于对人思维能力的提升。步入社会后,我们必然要接触到团队,要接触到具体的工作。这时候合作意识,创新维度,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等等,都会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从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历练,也是省中为什么总能比同龄人在未来更甚一筹的原因。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伴们:敏锐沉稳的蒋爽,犀利霸气的向亮,淡定从容的王嘉辉。不仅为了我们的胜利,也为了过程中不可赘述的欢笑。感谢9班和4班的对手,感谢支持投入于这场活动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