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张杰教授讲座感想
发布时间:2011-05-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二(12)班 莫易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很小的时候曾到上海做过一次大学之旅,而交大的这句话牢牢地印在了我心中,伴随着的,还有关于交大的一个梦。但直到高中,直到我进入了交大班,才发现自己对梦想中学校的了解少得可怜——它到底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它所接纳的所培育的又是怎样的学生?而我又是因为它的什么特质而为其吸引?而我终于在张杰教授风趣的言语中一一寻到了它们的答案。
印象最深的应是一个关于关于科学技术与社科人文方面的探讨,毫无疑问的,交大作为一个工科学校的代表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了我们脑海中,以至于我们对于交大班也简单粗暴的定义为“竞赛型人才预录取班”,而扭曲了它的初衷——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何谓创新?张杰教授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理化科目的竞赛,还应包含了更为广大的人文、管理、营销等等方面的思考。以现在流行的太阳能电池为例,也许我们关注的仅局限于它的绿色环保,却不知在生产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远大于它在使用中产生的所有电能!跳出死板的理论,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上看待世界,就不难追溯问题的本源。因此,创新还应是拥有广阔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深的广度审视问题,漫漫求索。但反观自己,一味沉浸与书山题海中的我们,是否忽略了这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呢?同样,创新还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譬如质疑,譬如挑战。我至今难忘张杰教授在听到带有质疑的声音时眼中闪过的兴奋和突然抬高的语调,我想那是一位真正的研究者和教育家所展现的最动人的姿态,因为质疑,于研究是动力,于教育促反思,于学习成进取,于处事展理性。有个交大班的同学问,为什么万有引力的系数是1/R2而不是1/R1.9甚或R2.1,当时不无遗憾的想,这等学术问题何必用这宝贵时间来解答,谁知张杰教授依然毫不犹豫的给了“好问题”评价,细想后恍然,问题之“好”,不在内容,而在立意。试想,公式谁人不知,但公式背后伟大猜想的来源,又有几人关注?不由得对这个“抛砖引玉”会心一笑。
  如今,对教育之创新的呼声渐高,却也反映出创新环境的缺失。因而交大的创新基地班更显得弥足珍贵,无论是动手实验还是论文撰写,无一不旨在以创新让学术更有活力。那么作为交大班的一员,我也愿意将这次讲座作为一个全新的起点,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