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对话共谋语文教学新思路
——记浙江省宁波中学语文组来我校教研
3月15—18日,浙江省宁波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整体化、分领域、可选择”项目引领研修班进驻我校开展教研活动,语文组陆建生、沈亚东、王利华、周丽四位老师共开设了四节定向观摩课,参加教研的老师就江浙两省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陆建生老师开课篇目是配套读本三的《商品大潮与文化沙滩》。对于这样一篇写于1994年的文化散文,陆老师用“你如何评价玩三国杀游戏?”等现实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基于个体的体验来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有很多这样的引导,譬如:“结合课文结尾谈谈如何不让自己沙漠化?”“联系生活谈谈哪些人寂寞孤独?”“作者说沙滩是阶段性的产物,这个阶段有没有结束?”“能不能列举94年至今,现实生活中的沙滩文化?”这样的问题就有效避免了学生与文本的疏离。当然,课堂上同样充满了诸如“你妈妈应该对你做过些胎教的,你说说看,你对1994年有哪些记忆?”这样的玩笑,如此把师生与文本之间时代的距离拉近甚至消除。沈亚东老师开课篇目是配套读本三的《沙枣》。本文是知名美学家高尔泰先生对大饥馑时期人的遭遇的回忆性散文。沈老师的整节课就是对话论关照下的“文本研习”课型的最好实例。王利华老师开课篇目是外国诗歌《致西伯利亚囚徒》。王老师以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朗诵启课,整节课在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基础上进行“还原”式朗诵。周丽老师的上课篇目是《烛之武退秦师》。周老师以把握人物情感变化为抓手深入细致地讲解了外交辞令的语言美。
研讨环节中,陆建生老师首先将我校语文组的课程设置向宁波中学老师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宁波中学“对话论关照下的诗歌与散文‘文本研习’课例研究领衔人潘爱华老师、“对话论关照下的文言文‘文本研习’课例研究领衔人谭梦诗老师高度评价了我校语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谭老师表示会把我校在演讲、辩论和写作升级的系列教材开发等宝贵的经验带回浙江。陆建生老师最后强调,加强异域之间教研文化的交流对两校语文教学观念的改变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他也期待校际之间的交流能够成为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也是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一次跨省的语文教学教研的尝试。(张衍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