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图文]我校教师参加第十三届沪浙皖苏“新语文圆桌论坛”
发布时间:2010-12-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衍标

 

2010年12月10—12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三届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在张家港高级中学举行。国内知名专家孙绍振先生、原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先生和国内主要语文教学刊物的主编和编辑、四省市众多知名语文特级教师参加本次论坛。我校语文组张衍标老师、欧阳林老师在陆建生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语文教师的读写与语文教学”,除了公开研讨的四节课外,还安排了精彩的专家报告,闪烁思维火花的自由论坛,与会老师还将在听课后自由评议课堂教学得失,交流、探讨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写作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开幕式上,张家港市教育局领导和张家港高级中学领导致欢迎词。他们都强调,语文的素养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未来,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思维品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此次论坛虽是民间组织,但是不务虚只重实,是次很好的思想启迪和行为提醒。接着,高万祥先生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主题阐释报告。他说,语文是美丽的,语文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可以阅读这么多诗意的作品。他指出语文教师要读三类书:一是可以维护思想尊严的书,包括哲学和教育学的书籍;二是唤醒爱心、良心、责任心的书,包括知识分子的人物传记;三是满富诗意和创造激情的书。他呼吁,语文教师要做“十足的读书人”,带着书本温暖自己让别人幸福。最后,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先生作了为时两个钟头的专题报告。孙教授指出,语文是难的,语文教师有时在误人子弟还浑然不自知。他强调,语文教师要开放观念,诗意把握科学的真道德的善和美学的美;语文教师要利用还原法分析矛盾,着重于将意会所得言传于生;语文教师要从创作论的角度,探讨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不那样写。孙教授还结合了中学语文名篇进行了案例分析。中午休息时间,与会人员在听取了河北开滦一中的特级教师,著名作家张丽钧先生的视频讲座。张老师主要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到了“语文教师为自我挣扎与实现”。
其次,在课堂展示环节,来自三省一市的老师演绎了四节异彩纷呈的课堂。来自马鞍山二中的潘文杰老师以“生命的绝响”为题,以自己的博文为线索,不仅分析了史记人物的八种死法,还传达给学生立论的根据,更阐释了他对语文教师读写的认知;来自上海的聂建平教研员以自己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解读文章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议论文的生命在于“富有逻辑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表达”,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来自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周萍老师以自己的作品《有你的冬天不会冷》为题,温暖和感动了在场了每一位听众,周老师先是用自己的日记开场,以分析自己作品为抓手,以自己文章作结,生动细致的告诉学生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技法;来自宁波万里国际学校的杜应勇老师通过自己的剧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仅带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开拓了崭新的文课堂模式。
接着,来自马鞍山的特级教师郭惠宇先生主持了评课环节,众多专家侃侃而论,受众获益匪浅。首先,开课老师简单而明确地介绍了自己的课堂设想和架构。其次,孙绍振先生评课。孙绍振先生不仅和所有与会老师一起听课更参与了评课。孙教授指出,四节课水平都是相当的高,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个性鲜明。孙教授还说张高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强,张高中的语文学习氛围很好。孙教授还阐释了他的理念,即语文课堂教师是重要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导,他还援引《纲要》对这一观点的表述。孙教授鼓励中学教师要有质疑精神,要有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最后,来自三省一市的13位教师进行了评课,正如郭惠宇先生所言,13为老师发言和13届时多么偶然的机缘啊。我校陆建生老师和欧阳林老师作为会员单位代表也进行了评课。陆建生老师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他高度评价了四位老师的课,也强调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靠预设的完整性还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的现场生成,给予学生实际指导,如此才能够提高效率。欧阳林老师针对周萍老师的课业提出了“感动之后,我们留给学生什么”的命题引发同仁思考。
最后,来自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的特级教师袁湛江先生致闭幕词。袁先生指出本次论坛凸显了五大亮点:一是话题具有创意;二是专家引领有高度;三是课堂呈现精彩;四是水准高的评课;五是张高中的严密组织。他还盛情邀请与会代表参与2011年12月在安徽宣城举行的第十四届论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