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来自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市第一中学、北郊中学、武进高级中学、奔牛高级中学、华罗庚中学、溧阳中学等校的数学教师齐聚前黄高级中学参加“八校”交流教学研讨活动。杨春松老师代表我校数学组与常州市第一中学的王月维老师、常州市北郊中学的邓兆华老师先后对同一课题“推理与证明”(第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让与会的数学教师们享受了“同题异构”的一次饕餮大餐。
我校杨春松老师从同学们熟悉的问题情境(阿基米德的名言、刘翔的教练对刘翔在亚运会上的成绩的预测等)展开,先让学生提出推理的概念,然后分析几个推理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体现出杨老师对本章的前言“统领”着全章的作用的高度重视。本节课主要是研究归纳推理,杨老师重点分析了两个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提炼并提示学生紧紧抓住两个案例的共同点,让学生自主地归纳出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在例题的教学上,杨老师让学生自主地对某些问题进行归纳,其中对关于一组不等式的归纳问题学生由于思考问题的广度不同,得到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非常漂亮的结论,而对关于一组函数值的归纳问题学生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了被归纳对象主体完全不同的一系列结论,有些完全是在预料之外的,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的过程,体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杨老师的课堂给我们一次很好的诠释!另外,杨老师还通过数学史上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哥德巴赫猜测”的提出、陈景润证明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的结果---“1+2”等,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体现出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与会各校的数学教师代表、市教研员孙福明老师等在下午的评课过程中,给予杨春松老师的课很高的评价。
而其他两位老师上课也很有特色,比如王月维老师的课堂条理清晰,亲和力和感染力强,邓兆华老师的课堂是在较高观点的指导下,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等。
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仅锻炼了上课的老师,也让听课者对于教材、对于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八校交流的三节数学课中的“美丽的旅行”已经被我们所记忆,我们也深切地期盼着明年的八校交流!最后,北郊的一位老师深情地说:“明年,我们北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