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杨启亮专家报告
发布时间:2010-1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明明

 

平平淡淡看似波澜不惊,优雅自如的话语却又发人深省,轻描淡写的几个故事而又让人肃然起敬。1113日在省常中秋白厅,南师大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学教师特级教师研讨会上为大家作了一场专家报告。无需慷慨激昂,因为他在用智慧与大家交流,用鲜活的生命体验来与大家分享,用真实来感悟我们的教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从两千年前的孔子谈到北宋的朱熹,从陶行知,杜威说到我们自己,“如何像大树一样成长”,枝繁叶茂却又扎根于泥土。谈到教育体制,谈到评价,一个词“僵硬”足以概之,而又不禁感慨:“学问难道要寄托于离退休人才”。要成才,要发展,要做出真正的学问,唯有“问心无愧”。
首先,他谈到教师的道德发展,我们大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人的智力体力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又需要全面教育,可是全面教育是否等同于“全面特长教育”,素质在哪里?说起职业道德,核心是道德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教师的存在就是一种教育,做人,做事,做学问具有很多的统一性。社会需要规则,教师也需要遵守公共契约,如果没有良心,没有职业道德责任,教育从何说起。而基础教育的精英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如何去回答“钱学森之问”?基础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担早已让他们不堪重负。一个简单的道理让我们惊醒:“整天担心一个城市的本科达线率远不如让一个民工子女上得起学来的有意义。”
然后他又谈到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他提出了发展的轨迹:掌握学科知识,探索学科智慧,尝试学科创新。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取得价值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中创新是不可教的,但是教师可以影响创新。
最后他说到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学是一门技术,而这个技术不能用学科知识来区分,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凭借经验,自然水平来提高技术,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认真读书学习。教学更是一种文化。引用一句话来总结:“要学会用二十种不同的语气对不同的学生讲同一句话。”
两个小时的报告让大家意犹未尽,因为他道出了教育的理性,说出了真相,勾起了我们的疑惑与思考,引发大家对于教育的共鸣。教育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万千,就像是:“平静湖面下的激流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