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政治教研组十件大事
政治教研组
1.“期初探索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
2月19上午,陈玫老师的一节研究课拉开了政治组“期初探索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的序幕。政治组、地理组及物理组的10多位老师走进了高二(4)班,以自己独特的观课视角,解读了这节颇有创意的复习课。陈玫老师的这节课是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的综合复习课。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她并没有按常规出牌,大胆创新。前半程以一个个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来驱动教学任务,以几组学生反馈的典型劣构性问题案例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并辅以教师适时有度的点拨、引导。同时,陈玫老师又能高屋建瓴地植入和升华问题,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和剖析,逻辑缜密、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后半程让学生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知识建构,即由学生设计“试题”,在课堂上及时抛出来,在学生间展开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眼睛,原来每个事物都是多维度的,原来这个世界是可以很精彩的……大家有感而发。
2.参加“北大模联·2010”和“复旦模联·2010”等
(1)“北大模联•2010”我校代表首次斩获大奖。“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2010”于3月18日至21日在北大举行,我校模联代表队高一(3)班向亮同学为我校首次摘得北大模联“最佳风采奖”(UNESCO)。
本届“北大模联”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99所一流高中的680名中学生代表,大会围绕“和平与希望”(Peace and Hope)的主题,共设9个模拟委员会,其中6个英文场、3个中文场,并创设了“秘书处”、“大使论坛”、“主新闻中心”(MPC)和“地球村”等特色活动。我校本届模联代表队由6人组成。领队教师:张梦婷;学生代表:李穗伶、王苡人、朱睿达、向 亮、顾俊杰,共参加了两个英文场(HRC、DISEC)、一个中文场(UNESCO)和“主新闻中心”(MPC)。
(2)2010年我校北大模联代表队5位同学参会归来后,就以校模联主席团身份与指导老师向永知、张梦婷共同筹划成立了新一届模联社团,选拔社团成员,选择议题,每周五晚上组织模联社团会议等,把北大模联和复旦模联的规则流程、特色创意,以及当前国际政治时事热点融入到我校模联社团的每次活动之中。2010年4月,经过校模联主席团的推荐,成立了“复旦模联•2010”代表队――李穗伶、王苡人、朱睿达、向 亮、顾俊杰、徐伊宁,将于7月25日至31日参加“复旦模联•2010”的 PRESS、GA5(Afghanistan)、EDU、BC、UNDP(Afghanistan)、GA5(Morocco)等委员会。
同时,我校又组织了以孙懿等10位同学组成的模联代表队,将于7 月13 日至16 日参加“2010 年泛珠三角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PPRDMUN2010);以宋渊韬等10位同学组成的模联代表队,将于7月18日至7月20日参加“南外模联”。
3.协办“元博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自今年4月份以来,校政史地组联合开展了“元博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制定了考核细则,并对历史组的施亚俊、龙胜春、黄天庆老师和地理组的叶丽丽老师进行了多轮次的考核评比。
附:学科专项考核评分细则(满分100分)
竞赛内容
|
考核要求
|
考核方法
|
分值
|
得分
|
教育理念和技术
|
要求有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
提供10道有关教育理念的试题,现场抽签回答。
|
25分
|
|
学科素养
|
要求有深厚的学科素养。学科知识丰富,学科思维深刻,人文精神浓厚。
|
提供10道有关学科素养的试题,现场抽签回答。
|
25分
|
|
语言和板书
|
要求语言准确、简练富有思辨,亲和力强,板书美观,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
选手现场板书
|
25分
|
|
考试说明解读
|
解读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的含义及解决办法
|
提供10道有关学科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的试题,现场抽签回答
|
25分
|
|
4.协助学生处开展省常中首届辩论赛
自今年4月份以来,政治组协助学生处、语文组在高二年级开展系列辩论赛。从辩论规则的制定、辩题的选择、评委和嘉宾的担任,政治组全员出动,积极参与其中。
5月14日第一轮,高二同学围绕“少数是否应该服从多数”这个辨题展开了精彩的辩论;6月1日第二轮,高二同学围绕“刚性制度有利于管理,柔性制度有利于管理”这个辨题展开了精彩的辩论;6月18日第三轮,高二同学围绕“人的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还是结果重于过程” 这个辨题展开了精彩的辩论。高二同学经过三轮激烈的辩论,产生了二个特等奖、二个一等奖,以及最佳选手若干名。
5.筹划省常中第二届“人文之旅·2010”
自5月份以来,高二政治备课组积极筹划第二届“人文之旅·2010”,经过大文科项目组的精心规划和动员,现已经拟定线路:河南-西安线,时间为8月上旬。
第一部分:方案篇――“人文之旅•2010”活动方案(5月10日-7月22日):省常中“大文科项目组”成立;学生预报名工作开始;“人文之旅”活动草案出台;面向师生征集活动建议;“人文之旅”活动方案确定。
第二部分:旅行篇――“河南-西安”线:每天新闻报道同步上传学校网站;每天大巴上“移动课堂”交流分享;每晚小组交流、写日记心得和报道;感受黄土高原地貌风光;领略“回民街”民族风情。注:学生共发表了同步“新闻报道”30余篇(详见“学校网站”),且每人每天一篇“旅行日记”。
第三部分:反思篇――总结、交流、分享:每人一本“旅行日记”;每人一篇“总结反思”;8月21日-9月1日,学生拟定“人文之旅”活动反思。
6.正式注册成立我市第一支未成年人义工服务队并开展活动
2010年的新年有些寒冷,可永红敬老院里却暖意融融。20多位来自省常中义工服务队的高中生来到老人们中间,送上温暖的新年问候。这是我市第一支未成年人义工服务队的首次活动。
2010年1月10日,20多位来自省常中义工服务队的高中生来到老人们中间,送上温暖的新年问候。这是我市第一支未成年人义工服务队的首次活动。头戴“小红帽”的男女同学分成几组,有的捋起袖子,扫地拖地、擦桌擦凳;有的走进食堂,学着做起面筋塞肉,帮助老人们丰富节日菜谱;有的蹲下身子,细心地帮老人剪起指甲;有的搀扶着老人,到院子里散步晒太阳。打扫干净房间和餐厅,大伙聚拢到敬老院的池塘边,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老人们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幸福的笑容,小小的院子里,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处处荡漾着温暖的气息。第一次活动是在新年期间,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可队员们都放弃休息时间热情参加。大家都说:活动时间虽然不长却意义重大,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大家一定会更加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关怀。
八月初,由省常中义工服务队与常州义工联,以及安徽金寨天堂镇政府组织的为期五天的大别山红色爱心助学之旅夏令营。
7.继续修定《政治学科教学指南》、《政治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和《政治学科课程方案》
(1)2010年2月以来,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备课组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基于三年新课程的实践经验,依据学校的实际,为了更好地在动态教育生态环境中,把握我校高中政治学科一年的教育教学节奏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备课组研讨基础上,结合市教研会议的相关精神要求,继续修定《政治学科教学指南》(高一、二、三年级),并根据各年级段的《政治学科教学指南》实施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2)新课改背景下,课程在变,教材在变,教学方式在变,高考模式在变,学校办学思路在变,师生交往方式也在变。政治教研组根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意见,2010年2月开始,对《政治教研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进行了阶段性地反思、纠偏和调整,以确保本规划的方向性和适切性,并为实施下一步规划提供经验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2010年2月以来,为了丰富学科课程的内涵,促进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以更好地体现省常中的校本特色,为每一位学生打造一份富有个性的课程,依据学校提出的课程统整的思路,即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学校层面上进行统整和开发。为此,《政治学科课程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确立了政治学科课程统整的主要内容,并形成了A类课程、B类课程、C类课程三大课程系列。
8.高一、二备课组编写并修订《政治学科学习手册》
2009年8月上旬开始,依据学校的《学习手册》编写说明,并结合政治学科特色,在教研组、各备课组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政治学科学习手册》编写模板,主要内容包括:一、模块学习建议(学习的主要方法、学习要求、学习评价细则);二、单元主题研究(教师提供主题、或本单元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三、单元预习指导(带有“学案”性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课后巩固练习;五、拓展视野;六、阶段检测。
高一、高二备课组根据《政治学科学习手册》编写模板,在备课组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细致的分工,高一备课组编写了《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的学习手册;高二备课组编写了《文化和》四个单元的学习手册,并且结合每一单元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从学校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高一、高二备课组的共8个单元《学习手册》优秀率均在90%以上,效果显著。
9.积极筹划“公民教育”课程
2010年5月开始,政治组高二备课组在陈玫老师的组织下,开始筹划“公民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公民教育”课程方案,并于6月份参与了校学生处的“校规听证会”的规则流程制定;同时,“公民教育”项目组的陈玫、陈开和老师已组织了一支由15位高二学生组成的“公民教育”团队,计划于7月13日至21日分别前往苏北、苏南两地的农村,考察农村的“村官”选举、任职及当前我国“三农”基本情况,我们期待着“公民教育”这一新的活动课程开花结果,真正为祖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10.坚持教育研究,教科研成果斐然
(1)研究课。
本学期陈玫老师的一节研究课拉开了政治组“期初探索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的序幕,此后,政治组每个成员都完成了一节“研究课”,向永知老师还担任了一次常州市名师导学讲座”《高考考前复习及应试策略》(高三政治)。在研究课的备课、观评课过程中,坚持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设计了各自的观察量表,并选择了不同的观察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课堂观察研究,初步取得了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深化了对“政治课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2)论文。
陈开和:《控制房价只需要经济学常识》、《分配的公平无处不在》分别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第4、5期);
向永知:《国庆60周年盛典的哲学解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第11期)、《做到“三个三”,“正”解图表材料题》(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新课程版2009年31期)、《评2009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综合版2009年34期);《高考<文化生活>二轮模块解读》(2010年2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核心期刊)2010第1-2期);2010年5月25日《南京晨报》2010第055期A11版《高考政治考前复习及应试策略》;2010年7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核心期刊)2010第7期《高考,让教学更和谐》
刘 平:《培育生机盎然的课堂文化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3)课题。
政治组正在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在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的资源整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顾润生主持)两个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政治组申报、开题论证了2个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高中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的研究》(陈玫主持,多学科共同研究)、《基于校园数字化平台的政治学科学习评价研究》(刘平主持,政治组共同研究)和1个校级课题《大文科背景下的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向永知主持,大文科组共同研究),并积极筹备省重点资助课题《中学政治课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结题工作。
二〇一〇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