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品位,我校请来了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肖淑芬教授做讲座,讲座主题为“品读世界文学名著,吮吸人类文化精髓”。我校高一学生及高二文科班部分同学聆听了讲座。
肖教授从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演讲的主题,由简入繁,极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她说“要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视野才能更博大”。当今学生面临作业、考试等诸多压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要扩大阅读量,不管有多忙,都要读点名著。肖教授从四个方面讲了读名著的方法。
读名著,一要了解写作背景。肖教授以泰戈尔的小说《河边的台阶》为例,不了解印度恒河的台阶,就不会知道第一人称“我”是谁;不了解童婚制,就不会知道女孩8岁结婚的原因;不了解印度宗教,就不会理解男主人公在宗教与爱情间的抉择。
第二评价一部作品,要看其是否按准了时代的脉博,是否能反应时代跳跃的气息。如《哈姆莱特》就是人类文化从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进步,“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打破宗教神学束缚,追求人的个性自由的渴求,因而是一部经典之作。
第三,品味作品要懂得它传达了什么。一部作品如果让人感到恶心,那它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作品。《巴黎圣母院》、《简爱》反应了丰富动人的主旨,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喜欢读。《巴黎圣母院》塑造了爱斯梅拉达这样一个外在美和内在美兼有的人物典型,而克洛德被禁欲主义扭曲了人性,他的邪恶奸诈,两者之间是美与丑的对照原则的体现,“美在丑的旁边”。小说还揭露了法律的不公平,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伽西莫多的善良,爱斯梅拉达宁可上绞型架,也不愿跟克洛德走,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第四,品味作品要品味它的艺术魅力。
最后在互动时间,我校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肖教授的机智回答获得了阵阵掌声。肖教授在会后感慨我校学生素质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有广度,尤其是提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说明学生阅读面广,思考深入。
肖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同学拓宽了视野,为世界经典名著打开了一扇窗户,激起了许多同学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希望通过讲座,我们的课外阅读能够更好的开展。

高一(10)班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