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专家论坛之‘与班华教授面对面’”活动
5月22日下午,在省常中丁伟明校长、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崔景贵院长、教育局殷涛处长等人的陪同下,南师大班华教授与省常中部分班主任及常州市高中德育潘勤、谢晓红两个“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沙龙活动。省常中学发处的领导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活动由省常中学发处吴健主任主持,沙龙主题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
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潘勤老师首先简要汇报了工作室的活动情况。潘老师以“水母”的美丽漂游设喻工作室共同体获得一种前进的优雅与情趣开始,从“学习”、“研究”、“服务”三个方面来谈工作室的活动与发展。她强调,不断学习是工作室的存在基础,研究是必经之路,而服务则是工作室发展的最终目的。最后,潘老师结合沙龙话题,提出了工作室发展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困惑。
班华教授结合潘老师的困惑,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从“班主任是做什么的”、“班主任要注重道德素养的引领”、“班主任的专业化问题”等角度出发,结合精彩的案例,解释了“学生道德素养形成”这一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班教授认为,班主任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做什么事情的人。他认为,班主任做该做的事,才能“使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责任人和引领者,要能够跟上时代,了解90后学生的审美取向、价值观等,“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班教授认为,班级管理“可以有一定要求,但不必管得非常具体”。班教授强调,班主任专业化能够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班主任工作繁重问题!他认为,班主任专业化不仅仅包括方法、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变!而师爱就是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有的人是天生的班主任,就是因为他们是真心爱学生的,是关心和理解学生的。他还提出,就像工人以机器作为工具一样,班主任自身也要成为教育工具,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智慧,将知识、思想等传达给学生,因此班主任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工具,教育主体和教育工具是融为一体的。最后班教授提出,班主任的专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成就、没有终止的过程;只要开始了专业化,专业幸福会由此而生。班教授的精彩见解,让在座的老师随之进行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提升了教育境界。
针对班教授的诠释,丁校长认为,班主任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道德养成、行为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培养和心理健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否则,即便做了大量工作也未必见成效。但是,在目前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却有广种薄收的感觉。目前,学生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是外显的,内在的是迷失了成长方向,没有原动力,这往往与班主任倡导的价值追求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还认为,建国以来,当前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伤害最大。现在缺乏哲学思考和宗教信仰,而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还未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维方式。所以,在零乱的、丑陋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去培养人的骨气和精神是很痛苦的事,但依然要按教育的良知去做最核心、最基础、最根本的事。省常中一直在民族的传统、公民素养、全球视野等方面努力。丁校长列举省中正在进行的学生修订校规活动,说明就是希望通过做好活动过程来养成学生的公民素养。最后,丁校长从实践的角度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到底抓几点才能真正夯实学生成长的道德基础?丁校长引出的问题,直面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体现了一位兼具管理者和教育家双重身份的校长的深邃思想和自觉担当,给人以震撼与启迪!
接着,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崔院长从理论角度对德育如何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班主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家”、“能创新的研究者”、“务实际的多面手”,立足校本,研究班级尤其是90后群体,不断学习,“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把学生当学生”,从而实现师生的携手成长。
活动最后阶段的“面对面”研讨中,程代军等老师也提出了高质量的教育问题,班教授等也给出了精辟的见解。通过这样的一次面对面的研讨活动,每一位与会老师都获得了诸多教益和启发,更开启了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和学生德育研究的新思路、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