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到16日,我和欧阳林受邀到江阴英桥国际学校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11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颁奖大会。名为颁奖大会,其实是一次学习与交流的盛会。除却开幕式和闭幕式,更多的时间交给了课堂展示与评议、专家报告和主题沙龙。
在课堂展示环节,来自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吴娟老师和来自南京新东方学校的夏鹏老师先后开设了两节外语课,来自东道主江阴英桥国际学校的梁昌辉老师开设一节语文课。英语课我听不明白,只能看出走到讲台前在老师扮演的圣诞老人的袜子里取走礼物的孩子一脸的惊喜与满足。语文课是本行,就格外关注。梁老师给七年级的孩子上的是一篇《明天不封阳台》的散文,从词句到全篇,从叙述到议论,梁老师组织得井然有序,他那亲切的态度、适当的点拨和严谨的板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顺利完成了文本意义的深度解读。在评课环节,特级教师李海林首先回顾课堂现场,审视这节课主要教学环节,接着分析出教师实际上在教什么给学生,最后提出自己对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确立的主张,即语文课不应将文本内容教给学生,应该教学生如何通过阅读去把握文本思想内容。他希望语文老师教自己应该教的,不要抢别人的饭碗。
专家报告倍受关注。作为语文教育新锐派代表人物,李海林的出席也自然受到众多语文老师的追捧。不过他这次报告不谈语文,而谈《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莫不是他近几年担任上海洋泾中学校长后的学术转型?他从学校教师构成分析谈起,着重阐明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一名教师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而二次成长恰是当前教师遇到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用第一次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要促进教师的二次成长,往往是无效的。他列调查数据,举身边事例,比较国内外教师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教师二次成长心理,语言幽默生动,较他的专著有趣得多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人民教育》编辑室主任任小艾所作的报告为《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她从当前教育形势与学生心理分析入手,强调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关注人,教师工作的底线是爱学生。她还结合自己专业成长经历,提出名师成长的七个步骤,即学会调查、学会反思、学会改变、学会创新、学会总结、学会读书、学会提升。她的报告给在场老师一种强烈的意识,即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
时雨时阴的初夏,江阴的天空一片迷离。我们走出会场,走向车站,又将走向一段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