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学校教育的新常规
——记学校2010年科技节
我校2010年科技节历时两个月,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落下帷幕。本次科技节分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的“电脑创意设计”和“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评选中,共收到包括电脑画报、动画的艺术设计,配乐故事广播,视频短剧小品等在内的30多份作品。第二阶段则主要开展了生物、化学和物理探究实验和鸡蛋撞地球、妙趣大连环等头脑奥林匹克项目。在校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了一次“头脑风暴”和实践锻炼。
快乐在合作创新中产生
4月9日晚,学校实验楼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实验室里三五位志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令人惊奇的是,生物实验室外的走廊上,植物叶子和菊花花瓣的细胞分裂过程竟然成为了一幅幅意境独特的摄影作品。化学实验室里,同学们通过化学反应的分离解析来揭开易拉罐的和废旧干电池的构成谜团。高一(11)班的钱琪同学说:“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铁、铜都是宝贵的资源,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回收利用。”物理实验室里,高二(11)班张彬颢同学说:“要不是在科技节,恐怕这个实验这辈子我都不会做到。而且实验过程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都很享受其中的快乐!”
兴趣在自主探究中提升
4月10日下午,周末的校园人头攒动,一个个奇妙而真实的场景像魔术一样在悄然上演着:一个高度达17厘米重量仅8.5克的扑克牌结构最后承受住了30公斤的杠铃片:高一(12)班的钱晖同学和薛清扬同学双膝跪地,两手略颤,聚精会神的往扑克牌结构上增加重量;一枚鸡蛋从十几米的高空抛下却完好无损,同学们只拿着用A4纸和胶水制作的装置上演“鸡蛋撞地球”;妙趣大连环要求设计五个不同环节,使乒乓球最终落入纸杯,从化学反应到定滑轮的概念,从组装电机到启动风扇,同学们活学活用,各显神通,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需要大家动手动脑自主探究。高二(7)班高盛凯和唐骏杰的团队里,他们设计了海盗船模型,虽然在乒乓球转动过程中由于水的力量过大而中途失败,但唐骏杰抓抓脑袋,又精心投入了修改,面对第二次的尝试显然成竹在胸;一个废旧的饮料经过制作后,竟然成为借助水压下冲出百米远的水火箭。高一(4)班的涂琳力同学略显沮丧的说:“虽然今天有太多的挫败感,但是很幸运看到这么多的火箭飞得那么好那么远,我们回去借鉴经验,下一年再来参加科技节,我们的火箭会飞的更高更远。”
学校:努力营造合作创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学校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学校认为,“仅仅满足于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我们的学生有愿望也完全有能力去探究未知的东西,学校给予这样的舞台和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探究热情,提升科技素养。”
丁伟明、戚宝华等校领导经常深入学生实验室,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学校还认为:学生的健康生命、理性精神和主动发展需要我们的唤醒和呵护,科技节竞赛的价值不在追求成功,而是创造一个自主探究产生快乐、合作创新提升兴趣的体验过程,科技节只是一个“助推器”,省常中将努力营造合作创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张衍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