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学生面对面:说说心里话
3月10日中午12点半,在8号楼509会议室开展了“与校长对话”的交流活动。活动中高一各班学生代表就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学校课程安排、提升生命境界等问题与丁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话题一: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服务?
丁校长:长期以来,学校为了创设活动条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上学期仿照美国街头篮球模式,在西大道边上增设篮球框,打造了省中的“马路篮球”;上学期将7号楼负1楼原自行车车库改为乒乓馆,为此全校教工主动牺牲,他们的自行车全部停放到了硬件环境较差的宿舍楼后面搭建的车棚里。随着这些设施投入使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会尽全力为学生提供硬件设施,但更主要的还是学生要养成积极主动的运动意识。要将运动的习惯融入到校外的个人生活中,要认识到何时何地都能自主锻炼。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改变,这是学校花大力气在学校体育设施改造上的最大目的。学校营造运动的氛围是想学生能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铸就一个健康的体魄。
话题二:关于课时安排。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兼顾各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科之间的平衡,让每一堂课都高效化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展?
丁校长:一方面:为了顺应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将各学科的课程都开齐,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得到了硬件的保证。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学情的参差不齐,学校又最大化地谋求给每个同学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另外省常中的每一位老师都把“珍惜课堂”当做日常教学行为的主动追求,这一点为每一个学生每一方面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提供了软件的保证,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最常规的途径。
话题三:关于提高学生的生命境界。个别学生会利用体育活动时间做作业,校方如何进行积极地引导?
丁校长:学生的生存目标是什么?分数?高考就是一个学生的完整的人生追求吗?实则不然。过程及其所培养出的能力远比一个数字重要。读书只是训练人思维的过程,如果仅仅以为单靠读书便能装备整个人生,某种程度上是有些可惜的,我希望通过学校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学习,充分地发展,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提升的幸福感和充盈感。
此次交流活动中,丁校长侃侃而谈,对教育形势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加了了解学校的机会,校方也更加近距离地了解了高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沟通让彼此走的更近,挺好!
洪如记者团:周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