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开学初信息技术探索性课堂展示与研究
为了对信息技术课堂任务探究学习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开学第一天,技术组的韩晓老师就上了一节题为《表格数据处理》的公开课。
“表格数据处理”这节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基于任务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于大部分同学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用EXCEL进行表格数据处理,如果采用“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势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对初中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温习。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四个需要学生利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才能完成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每个任务完成后由学生充当小老师向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讲解操作方法,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是考虑的不够。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此外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
这节课,我组的所有老师首次带着自己设计的评价量表走进了课堂,分别从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提问有效性、学生课堂表现、学困生的学习等角度细致的观察课堂。课后技术组全体成员以“任务探究学习中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题进行了研讨。这次研讨活动是由我校技术教研组组长虞力人老师组织的。研讨中大家围绕主题,就自己的观察点积极发言。虞老师重点谈了信息技术课堂观察的基本量表,从教学环节呈现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参与程度三个方面谈了整节课各自出现的次数与时间。虞老师还从“导入对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对教师的设问反应”、“提问后积极思考、深入探询”、“任务完成”、“合作学习”等十个方面点评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曹文老师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点评。任惠宇老师通过学困生的课堂表现,重点点评了学困生对探究任务难易、学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面对困难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能否跟上教学节奏等。薛莺老师从“重视学生课前准备的评价”、“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气氛”、“重视学生获得扎实基础知识,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的引导和评价”等十八个方面点评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薛老师还从教师提问和教师理答两个方面谈了这节课的课堂提问,本节课共提了14个问题,每个问题就指向、层次、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老师对待学生回答每个问题的理答方式从“打断代答、不理批评、提醒指引、鼓励称赞、追问生成”五种方式进行分类,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理答都进行了点评。我们一致认为带着评价量表,专注于课堂的某个方面,使我们看到了课堂不同的风采,要在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任务探究学习中的能力,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更新理念,积极的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