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图文]语文组举行第二期探索性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
发布时间:2010-02-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程代军
探究问题价值,促进问题解决
——语文组举行第二期探索性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
 
219上午,在学校第二期探索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欧阳林老师执教英国小说家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品质》,教研组各老师带着自己开发的课堂观察量表走进教室听课,课后以课堂观察中的“问题生成与解决方式”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简短的寒暄之后,欧阳林老师带着学生走进文本。他以“格斯拉兄弟的命运为什么是悲剧”、“格斯拉兄弟是怎样的人”、“作品是怎样传达出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的”三个问题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写作方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活动充分而热烈。在主动响应中,学生发言或深刻而有层次,或创新而有依据。听课老师脸上不时流露出赞赏的微笑。
语文教研组组长陆建生老师组织评课交流活动。他认为,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问题的生成和解决为核心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希望听课老师围绕自己课堂观察的结果,实事求是评析,扎扎实实研讨。在欧阳林老师自我小结之后,组内老师纷纷争先恐后发言。王传兵老师梳理了课堂上由学生梳理的三个问题之后,认为其中两个问题教师相机引导非常到位,另一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跟进。他建议来自学生的问题最好先由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往往就是课堂上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周丽老师认为由教师的提出的问题很有思维的价值,来自学生的问题最好由教师“明确”后再由学生尝试讨论解决,讨论中允许保留个人意见。邵国英老师认为在主旨把握上应该再深入一步,对作者的创作进一步明晰而深刻。张明老师的发言尤为精彩。他首先就这节课的导语作了巧妙的改动,博得大家的一致赞同,接着就什么是课堂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了深度剖析。他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反向的,是课堂上不同的声音,比如课堂一学生所说的“我认为格斯拉兄弟的命运并不是悲剧”。这一类问题能在课堂上解决好,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越来越走向深入。他还就文本主旨解读阐明自己的看法,说到兴致高昂处,他走到黑板前,用清晰的板书与同仁共享自己的解读成果。郭家海老师重点从文体特征角度评析问题生成的真伪,主张从小说出发,重点探究人物、情节设计的依据和意图。他认为欧阳老师的课抓住了文本的重心,备课充分。程代军老师汇报了关于学生学前准备的调查数据,并简述了课堂上自己观测的小组成员在提出问题、主动作答、被动应答及发言质量等几个维度的情况,认为学生预习基本到位,课堂表现比较积极,建议在预习问题梳理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上,老师应给予更多关注。新桥中学臧艳芬老师盛赞省常中以课堂观察为切入点聚焦课堂的创新实践,认为这一节课非常成功,学生在问题的碰撞中生成很多新的问题,形成了新的教学资源。
陆建生老师最后指出,语文教学永无止境,语文研究与实践是一辈子的事情。他希望组内老师在本学期教学与听评课活动中进一步关注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观察量表,促进组内教学水平的整体飞跃。
陆建生名教师工作室各成员也参加了本次观课评课活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