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首届“叔湘杯”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我校太雷厅顺利闭幕。之所以取“叔湘”的名字,是希望我校的学子能够承这些人文巨擘的衣钵,将学识、智慧、素养、勇气、德行在此项活动中得到提升。体验失败、感受局限从而见贤思齐;体验突破、审视自我、从而自信渐增,无论是扼腕不已还是旗开得胜,都能够对学生下一阶段的人文学习生活有所促进,而这已经足够。下面附上学子们的参赛感言,大家一起去经历他们内心的波澜吧!而这正是“开蒙”的过程,功德无量。
首届“叔湘杯”人文知识竞赛参赛选手感想
玩智慧 拼勇气
我虽作为省常中的文科班的一员,平日里读得些许历史博物书籍,积累了点自以为是的人文底蕴,但毕竟没有过什么系统的检验,所以仅仅是初生牛犊罢了。
省常中近来以文学大家吕叔湘为名,举办了首届“淑湘杯”人文知识竞赛,风风火火,热热闹闹,这不禁给了我们一次检验自己人文素养的机会。
初赛我比较轻松,毕竟是笔试,以书本为范围,取得了一个第二名的成绩,意料之中地进入了总决赛。谁知决赛才是真正的较量,首先的话题简述就给我了一个下马威,弄得我险些语无伦次;必答题又遭政治拦路虎,而吴起“杀妻求将”的典故也验证了我的鄙陋;风险题我迎难而上,结果落了个“知难而退”,实是狼狈;只有最后的自由辩论,才少许展现了一点真才实干……踉踉跄跄得了个三等奖,也算是有点丢人吧。
这次竞赛有几点值得一提。一是笔试前五名都只拿了三等奖,可见大胆而有见解的发言才是智慧的彰显。二是男生都只得了三等奖,而且仅有5个男生进决赛,可见在文科上,男生的惰性还是阻碍前进的最大敌人。
有时,智慧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用功就能获得的,它更需要平日里不断的积累与理解。空有满腹经纶的学者没有智慧,只有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的才是真学问。人文素养需要培养,人文气质需要历练,就让我们学会品味文化,咀嚼历史,钻研政法,放眼天地。人文志,我来抒豪辞。
高二(1)赵嘉隽
虽然“叔湘杯”人文知识竞赛已经过去四天了,但它留给我的是长久的烙印和记忆。回忆起比赛前那段挑灯夜读,草木皆兵的日子,看着第一的奖状,心里五味杂陈。自己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而不努力一定会失败。”也许自己真的是幸运的,初赛的最后一名竟可以在努力后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我想这不会是终点,它在激励着我做得更好,能够真正无愧于这样的荣誉。
在比赛过程中看到其他选手抽到难题时的淡定从容,辩论时的胸有成竹,视角的独特创新,就知道榜样就在前方。在这样一个“重理轻文”的社会潮流下,我相信有种精神是我们不应该丢失的,那就是“信仰崇高”。对于文科班的我们,我觉得这是我们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大气磅礴在浮躁冰冷的现实苦苦挣扎,坚守一种文化操守成了我们在精神方面所能做的一项伟大成就。我们应该有“兼济天下”的追求,从现在开始,让自己的学习变得任重道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高二(3)班 何苏岚
一次全新的旅程
参加这次叔湘杯比赛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文科生,以前的我以为只要能够背熟书上的知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要做一个合格的文科学生,必须要有灵性,能够站在舞台上熟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要厚积薄发。参加这次比赛尤其是决赛阶段的比赛,我领略到了兄弟班级同学们的不凡风采,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从前是很少有勇气当着众人发表自己的言论的,这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心理考验。令我高兴的是,我学会了将自己紧张的情绪调解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选择文科不是无奈之举,文科生照样有自己骄傲的资本,将来我也会以这次比赛的经验和见闻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