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我们要“评价”什么?
发布时间:2010-0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向永知

我们要“评价”什么?

――记省常中议事会第三次会议
 
元月23日下午,校议事会举行了第三次会议,“争辩”、“激烈”、“和谐”成为本次议程的关键词。与会的33名议事会委员就《教师评价方案》、《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室建设方案》、《议事会议事规则》及《学校绿化方案》等进行了审议和相关议案的表决,其中《教师评价方案》成为了本次会议的讨论焦点。
 
几经修改的《教师评价方案》到底要“评价”什么?丁校长首先结合评价方案中的“评价理念”、“评价原则”解读了“评价框架”中的自我管理与评价、同伴互助与评价和学校引领与评价三个维度。但“评价”二字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评价”是要区分出优劣?“评价”是要甄别出好坏?“评价”是要管住教师?“评价”是否要设定一个标准和底线?“评价”是否会真实有效?围绕这一系列难以释怀的问题,各位议事会委员结合校情和自己的理解,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争论与对话。在长达四小时会议进程中,激烈而胶着的场面,似乎让大家也忘记了中场休息……
 
山重水复,又柳暗花明。丁校长一次又一次地重申: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省常中之所以要构建这一评价体系,是让教师对自己工作进行一种表达与呈现,是铺一条路,推一把劲,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学校虽小,有时好象也很大,教师间的信息不对称、不畅通可能会造成误解和“相轻”。如何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如何在阳光下来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专业成长,这对增进相互了解,化解矛盾,理顺干群关系、同事关系有着现实意义。沈斌副校长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释了“评价”的题中之义――“评价”不是一把尺子(戒尺、标尺),而是一面镜子,一面照自己的镜子,一面让别人照的镜子!有关“评价”的惯性思维就这样在争锋中渐渐释然。
 
最后,《教师评价方案》、《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室建设方案》和《议事会议事规则》经过投票,由吴栋、周洁现场计票,校议事委员会主任许可正宣布投票结果,四个议案表决中虽有弃权和反对票,但均以2/3多数票获通过,省常中议事会第三次会议在一片掌声中落下帷幕。
                                                                              议事会委员:向永知
                                                                               2010年1月23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