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度大事”推选活动开展以来,截至1月11日,学校共收到71件(组)推荐稿。我们现从中遴选整理出了49件(组),邀请关心学校发展的在校师生和社会友人参与评选,您的参与就是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
1.从3月份到8月份,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坚守教育本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自我更新,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学校老师全员参与,顺利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2.
3.8月,在学校九届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酝酿已久的《关于成立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议事委员会的设想》公布于众,学校紧接着修订了相关章程,选举产生了议事会成员,成立了常设机构,制定了《省常中议事委员会议事规则》。到12月底,已经进入实际操作层面,集中商讨了《省常中教师评价方案》等议题。
4.
5.
6.
7.2009年,省常中、常外与戚墅堰实验中学、北港中学合作办学全面展开,在教学管理、师资培养、合作办班等项目上开展合作。
8.2009年常州外国语学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学校计算机、科技、英语特色进一步彰显,并以高分通过市优质学校验收。2位教师在省评优课中获一等奖,4位教师在市评优课中获一等奖。有14位教师被评为市第四批中小学教坛新秀;17位教师被评为市第四批中小学教学能手。在省第十五届奥林匹克信息技术竞赛中,学校荣获团体第二名,有28名同学获一等奖;在省第九届正衡杯健美操比赛中,学校健美操队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一等奖。
9.2009年11月,受全球H1NI流感影响,我校发现一例感染者,部分学生因此停课隔离。
10.
11.2009年暑假期间,各学科备课组编制了《学科教学指南》,尽力基于课标、基于校情、基于学情校本化地去实施每一门课程,从而提升各教研组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
12.7月,历史、政治、地理教研组主动构建了“大文科”合作组,组织学生成功开展了“人文之旅”活动,让学生在游历名山大川、访问名人古迹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13.9月,在学习和引进余杭高中听评课制度的基础上,我校部分教研组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正逐步推开,生物组与浙江余杭高级中学生物组建立互动关系,亲历了余杭高中的“课堂观察”样板,也邀请余杭高中的老师对我校生物组的课堂观察给予了指导。生物组已经着手《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观察研究》,并在多次对外教学活动中进行展示和交流。
14.2009年,循着“课程统整”的理念,学校持续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课程体系框架初步建成。无论是在5月份的常州市新课程改革现场推进会上还是12月的常州中学、南师附中、苏州中学、扬州中学“四校交流”中,我校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与会国家课程专家和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9月和12月,英语、化学两个教研组分别承办江苏省英语评优课、江苏省化学过程性培训活动。我校相关教研组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彰显。
15.在总结2008级高一预习指导课的经验基础上,2009年我校在三个年级全面推进预习指导课,为课堂的开放性、针对性及学生的参与度打下良好基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益。
16.暑假期间,高一、高二各科教师精心编制了《学生学习手册》,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科倡导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价值引领,也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手册》内容全部上传常州教育信息网,成为我市高中学生共同享用的教育资源。
17.10月,学校推行学科模块免修制度,高二年级200多人报名考试,最后60多人获得相关模块的免修资格,使得一批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离开教室,开展课题研究,自主发展各人特长。
18. 10月,高二年级大文科组举办首届“叔湘杯”人文知识竞赛,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人文知识竞赛,第二阶段为征文评比,最终挑选优秀学生参加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知识竞赛。
19.在2009年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推荐工作中,我校有170余名同学获得校荐资格;高三(3)班黄超然同学获得首届北大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2010届学生吴翼、贺云飞、缪沛晗、邱霖、孙里阳、耿丽、高汉星、戴婧、王宏民、黄雪倩等同学已经提前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罗斯赫曼工学院、纽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录取,2009年12月我校高三(13)班赵恬同学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通知书,另外还有近40位学生正在申请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
20.2009年我校学科竞赛再创优异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在各学科主教练、参赛学生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88个省级一等奖(26个保送资格)的好成绩。吴翼、缪沛晗同学在2009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牌、铜牌各一枚,09届高三(13)班金斌同学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一年内取得TCHS和TCO两项冠军的选手和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迄今为止惟一的中学生)。
21.8月,成都模拟联合国2009年度会议胜利落下帷幕。我校代表团队满载而归,三位同学以出色的表现夺得奖项,尹珂凡、邓高远同学获得“荣誉代表”,李穗伶同学获“最佳记者”,使得我校模联社水平更上了一个层次。
22.从11月底开始,学校开启“杰出学生”评选活动,这是学校改革学生评价机制的一次重要突破,在省常中历史上第一次用海选的方式,让学生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被关注、尊重、赞美、爱护和认可,把注重评价结果转变为做足评价过程。本次活动历时两月,一直持续到学期休业式结束。
23. 5月,我校以唯一的全票当选首批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我校坚持德育为先,以培养“在未来社会中具有健康生命、理性精神、主动发展的杰出公民”为使命,构建了以“爱心、责任、正义”为内容、以“动情、动心、动行”为过程、以“体验、交流、激励”为方法的省常中德育工作框架体系,同时为学生在校的三年做了多元化和系统化的重大教育活动安排,初步形成了具有省常中特色的德育系统。
24.2009年常州市高中仅有的两个班主任工作室被我校囊括。潘勤名班主任工作室、谢晓红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赵世俊名教师工作室的成立,将省中的特色德育向全市形成辐射。与此同时,我校多名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应邀赴市内外多所学校讲学、经验介绍和开主题班会。
25.2009年,学生在高一军训、高二坚韧行、高三拓展的系列磨练活动中,砥砺品格,铭记使命;在个人演唱会、个人书画展和科技节、话剧节、诗歌节、体育节、读书节等主题系列活动中,合作交流,陶冶情操;在生涯规划、生命教育周、一日体验、成人仪式等活动中,学会感恩,勇担责任。学校丰富宏大的德育空间,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了展示健康、积极、高雅的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植高情远致和理性精神,提升学生的价值追求和境界。
26.6月,160多名高三毕业生参加“成才不忘养育恩 青春热血献真情”无偿献血活动。这项活动是省常中首创并倡议全市学生一起参与的,迄今已经坚持了8年之久。
27.黄超然同学获首届“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称号。08年10月,市文明办、常州日报社、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常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经层层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09年7月黄超然成为“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之一。
28. 2月,周敏泽、丁岳林、谢晓枫、陆建生、曹文、赵世俊、潘勤、谢晓虹、王渺一等9人成为常州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2月,曹丽敏、曹文、陈玉娟成为常州市第三批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29.2009年,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范丽君、周洁、程代军老师分别获得英语省评优课一等奖和数学市评优课一等奖、语文市评优课一等奖的好成绩;张金怡等10几位老师获得第四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30.学校持续推进“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各项工作。成长营的运作有计划、有内容、有研究、有评价。青年教师在成长营里,通过教学专项示范观摩活动、命题活动、解题活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项教学实践锤炼自己的教育功底。“青年教师成长营”获第一届常州市直属学校“优秀青年文明号标兵”荣誉称号。
31.9月,学校对周敏泽、章昱、徐燕、刘小藻等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和行为方式进行提炼,并汇编成册——《玉梅师风》第1辑,使得蕴含在优秀教师身上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得以显性化,也在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中,丰富了学校教师文化。
32.9月开始,研制《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教师评价方案》,经过两个多月,初稿完成,11月份,通过学校议事会的讨论,进入修改完善阶段。我校明确提出省中好教师形象所包含的要素: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精神民主、思想卓越,并从自我管理与评价、同伴互助与评价、学校引领与评价三个维度构建我校教师评价框架,采用自我申报与审议、知情人评价、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多种评价方式,用评价活动导向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做到关注过程、强调质量、着眼发展。
33.11月,总结学校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办法和成效,总结材料《我们的行动与使命》在常州市减负增效千人大会上作了材料交流,并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上发表。
34.从10月开始,组织学校优秀研究项目评选活动,对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所开展的优秀项目进行年度表彰。11月,出台《学校校级课题实施意见》,组织校级课题申报工作。要求每个教研组至少要有一个课题。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要有领衔课题或在课题研究中承担核心作用。每个备课组要形成校级课题。每位教师要有微型课题。获常州市五级阶梯荣誉称号的本校老师必须参加。
35.生物组《实验——生物学习方式研究》成为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体育组《“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与保障体系建构研究》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课题,是这次全国通过的460个课题中唯一一个非高校申报通过的课题。11月,学校引领性课题《基于学校课程统整的选择性学习体系构建研究》被批准为江苏省教研第八期重点课题。12月,接受常州市2006—2009年度教育科研基地的总结性评估,获得常州市优秀教育科研基地。
36.
37.7月,我校承办了江苏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苏南片)。本届运动会除了我校运动员取得团体第一的成绩外,我校的组织工作被大会组委会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其中开幕式的模式实现了全新的突破,赢得与会的领导和代表一致好评。本届运动会另一个亮点是大会的志愿者。我校大批学生踊跃申报担当志愿者,最后300余名学生经过培训,成为大会志愿者,他们的优秀素质、优质服务受到所有运动员和裁判老师的好评。
38.2月份,开学第一周我校举行了“省常中2009年科技周”活动,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除了常规科技竞赛项目,还引入了自主实验竞赛项目。以实践、探索、创新为核心又基于学科和学生生活实际,同学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主动探究。本次科技周工作手册、会徽、标语的设计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整个活动全部由学生来承办。
39.2009年我校成立了多个科技类社团,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头奥社”首次外出比赛便获得了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全国第四名),10多人在江苏省金钥匙竞赛、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另外我们还选送了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省2010年科技创新大赛。
40.3月,我校油画工作室正式启动。6月,成功举办“流光溢彩”——高二学生油画作品展。11月,在2009年常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闵红和高波老师辅导的学生油画作品《印象》获一等奖。“油画工作室”获常州市第二届中学生社团文化展示活动特等奖。
41.在2009年常州中小学声乐比赛中,我校男声合唱团获合唱类一等奖,常州市中小学短剧比赛中,《天堂隔壁是疯人院》获一等奖。小提琴齐奏《春天》、短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参加江苏省艺术调演活动。学生近20人分获音乐、美术市比赛一、二等奖。
42.3月,高三(10)班开展为省中绿树证“名”活动。作为一项青年志愿者活动,他们独辟蹊径,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植物学知识,也理解了生命本身。他们的活动也走进了学校师生的记忆,使得在校师生能够通过他们亲手制作的卡片去进一步认识和亲近这座新建的校园。
43.5月,高三10班优秀学生马力在校开办个人画展,展示了他高超的画技和在一张张画纸后浸透的汗水。栩栩如生的素描、丰富的色彩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4.9月,高二3班学生开展“人生之旅规划”活动,此活动由班级议事会和班委会共同组织承办,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班主任、议事会和班委会在班级营造气氛,组织动员,由全体学生共同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育人目标和期望的境界。第二阶段是“仰望星空,脚踏大地”自我提升月。通过“我的省中三年”、“‘大家’引领”、 “大学之旅”、辩论会等一系列放飞理想活动以培育理想。通过举行主题班会活动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通过学科活动节帮助学生自我提升。第三阶段由学生个人制定规划。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成熟的“人生之旅规划”制作成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营造一种理性思索、脚踏实地、积极向上、追求卓越、主动发展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时刻牢记自己的规划,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45.10月,高三(12)班赴美“AFS”交流学生孙里阳在美国加入了芝加哥当地的交响乐团并屡屡获奖,向当地的人们展示了中国学生琴艺的高超;黄雪倩在圣地亚哥学校成立了中国俱乐部,在当地掀起“中国文化”热潮,被世界日报、华侨网等报道。
46.3月,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的基础上,用租赁的方式引进英派斯健身中心,坚持互利、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作用,从让学生、老师得到更大的运动空间、更丰富的运动形式。运行后,不仅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游泳等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这种运作的模式给校产资源的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尝试途径。
47.从
48.11月,学校自动录课系统经过招标、装修、安装初步建设完成,并进入使用测试阶段。主要特点有多路摄像;自动跟踪教师、学生;教师自己控制录制开始与结束;实录成电影模式;多资源模式等;同时可以网上直播。听课教师在窗外观察,课后也可在网上听课、评课。主要多媒体设备有短焦投影、电子白板、吸顶展示台、扩音系统等。与此同时,学校网站改版成功,学校数字化平台基本建成。
49.从 11月开始,学校克服许多困难,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体育组等部门的实地考察,多方协商,在校园西大道的球场侧增设了12付篮球架;在全体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下,教职工停车到简易车棚,而把优越的停车条件让给学生,进而增加了18张乒乓球台的活动空间。
投票网址:http://{域名已经过期}/survey32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