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分享]半争胜负 半悟道——2009年学科竞赛选手感言集选
发布时间:2010-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阳光总在风雨后

高三(11)班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高一刚开学不久,学校就组织了竞赛选拔考试。班里大多数同学以前都接触过竞赛,并且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而我,以前从未接受过竞赛训练,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数学竞赛。

最终,我进入了数学竞赛B班。和大多数B班的同学一样,我并没有对竞赛投入太多的热情与精力,获奖,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我当时只想着好好走高考这条路,毕竟,高考,大家的起点是大致接近的,然而竞赛,我觉得自己起跑得太晚了。

真正开始认真对待竞赛是在高一参加初赛后。当时我们年级有7个过了初赛,很幸运的,我是其中之一。之后,就开始跟着当时带高二的老师上课。然而,我在初赛中树立的一点点微薄的信心在之后的课堂上消失殆尽。差距太大了——这是我当时常常感叹的一句话。做模拟复赛题,学长们行云流水般近乎完美地完成了答卷,而我,连一半分都拿不到。压抑,真的很压抑;心理落差,前所未有的心理落差。很多次想过放弃,但我实在不知道如果放弃,该怎么去面对老师、同学,更重要的,怎么去面对自己——对自己的谴责与鄙视。所以,即使竞赛的成绩半死不活,即使对数学没有强烈到一定程度的热爱,我还是决定走下去。有些事,即使不喜欢,也一定要做完,要做好。想要达到自己最终的目标,总是要经历一些不想经历的考验。

高二时参加联赛,本来就没抱多大希望,拿了个二等奖也没觉得意外,只是后来发现正好离一等奖分数线差一道填空题,而且是不小心算错的一道题的时候,可惜了好一阵。带着这种惋惜,我开始憧憬一等奖。我觉得,再过一年,我肯定可以的。

就在我的竞赛之路开始步上正轨之时,另一个考验出现了。我参加了新加坡SM2项目,并且被预录取。所以,一开始支持我参加竞赛的动机——自主招生,保送资格的争取,不再成立。可我还是想走到底,仅仅是不习惯半途而废,我不想再出国之前留下遗憾。

拿到一等奖证书时,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我还是留下了遗憾。我想,在最后几个月中,我对竞赛并没有做到全力以赴,甚至连尽力而为都不是。我有着比其他同学多的时间、精力搞竞赛,却没有充分利用。或许,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意志坚定,能在动机消失之后还坚持不懈。对此,深感惭愧。

去年竞赛感言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不为彼岸只为海。诚然,过程很重要,我们的收获更多的是在过程之中。然而,当我们在书海中迷茫,彷徨之时,不妨抬头,看看彼岸的繁花似锦,草长莺飞,海阔天空,或许,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强大,意志会变得更坚定,思路会变得更清晰。阳光总在风雨后,一路走下去,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七彩虹。

 

     

高三(11)班   薛天骄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便是数学,这便是我对数学的爱。正是这份爱,让我选择了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现在想来,是一种不舍。从三年级初捧《小数报》到高三数学竞赛结束,自己已经与她相伴九年。九年的朋友啊,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也许已再见不能。我多想再捧起那些翻过的书籍,那些做过的讲义,慢慢地品尝一道平几,静静地琢磨一个不等式,巧妙地构造一题组合,卖力地死啃一块解析。在与妙题的拼杀中,感受一阵酣畅淋漓,在与难题的对抗中,获得一股荡气回肠,更多的,可能是被题目打得丢兵弃甲,百思不得解,绞尽脑汁也不得要领,最终被答案一剑封喉。然而现在,激烈的战斗已经结束,在曲终人散之际,只有余音绕梁。这将是永远的别离,此时,心才会真正地痛呢。九年,人生有多少个九年,又有多少个这样的朋友。没有下一次了,没有寒暑假培训了,留下的,只有一份不舍。

在数学竞赛的道路上,我是幸运的,前所未有的幸运。我并不是数学竞赛上的强者,只是一个幸运儿。我不会所有的难题都有思路,不能保证简单题只犯一点点错,甚至不能完全理解参考答案的意思。但我会在必要的时候拿下那些题目,消灭那些低级错误,让自己冷静,做我能做的,所以我可以在进AB班时,顺利进A班,并意外获得参加高一决赛的资格,也能在一个半小时内填空题只会两题,我能在期末测验中拿下优秀,也可以在二试中只会半道选举。如此的磕磕绊绊,一路下来,不能不说自己很幸运,既然她待我如此之厚,我又安能不努力奋斗呢,我爱她,爱她那略带苦涩的甜蜜感,在苦难之后,越发甜蜜。

最后,对于数学竞赛,是坚持,是不悔,竞赛给了我别样的学习,别样的生活。亲身经历,终体会到一丝甜意,想想那一起走在竞赛路上的人,他们为一张张卷子做的精心准备。真的很受感动,感谢他们,我想,为竞赛付出的,他们也应当是无悔的吧。原先没发现自己如此的喜欢,直到放弃了,才醒悟自己原来一直有这份感情,高一预赛,第一次同场竞技便铩羽而归,自信心严重受挫,心灰意冷,复赛亦没报名,错过了许多提高的机会。到大家去决赛前,发现内心有冲动,有想学的激情。自己是想继续,这么多年的东西,放下不做,心中有缺失,这样的高中,自己觉得亦将是不完整地放下后再拿起,便多了一份成熟,一份淡定。我需要坚持下去,这样的风暴正是我向往的,我不悔,这样的经历正是我需要的。

又是一年花开花落,把数学竞赛留在心中,细细品味享受吧!

 

数学竞赛获奖感言

高三(12)班   陈圆圆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不知不觉间,我两年多的竞赛生涯结束了,心中有的是失落与不舍。

我记得高一刚开学时,我便一心想要参加数学竞赛。那时候的我是抱着对数学的热爱而参加的,没有过多的功利想法,因此我没有因为我校近几年数学竞赛大不如前而改投其他学科竞赛。高一的我,自己还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只是单纯的出于对数学的热爱。不过高二开始,我便一直为进数学省队而奋斗,殊不知为此我失去了太多,尤其是那对数学的赤子之心。

回首三年竞赛生涯,我有着很多的辛酸苦楚。一开始,由于我获得江苏省初中生数学竞赛一等奖,我对自己的实力十分自信。但很快我发现我没有任何优势,因为我校有二十几个一等奖,而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不过我没有因此而放弃,我比以前更加努力。虽然我没有参加2007年数学联赛,虽然我没有在高一就拿到一等奖,但我没有灰心,终于在高一期末的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到了高二我再接再厉,初赛复赛一路轻松通过。然后便是紧张的决赛前的准备,在我看来,这段时间是我水平提高的黄金期。我发疯一样地看书,拼命缩小与学长之间的差距,可毕竟相差了一年,我难以到达高三学生的顶尖水平,可我尽力了。在决赛时候,我没有任何压力,因为我还有一年,我还有一次机会,正式因为这种心态,使我没有任何紧迫感,轻装上阵的我拿到了一等奖,不过成绩仅名列百名开外。还好我并未因此沉沦,但我却彷徨过。自从和学长们共同学习,我便习惯了那种有压力的日子,现在忽然回到原来的学习轨道,我非常地不适应。我上竞赛课的时候老是会心不在焉。虽然竞赛大部分是要靠自己,但是没有老师的指导也是徒劳。在那段时间,我的水平没有丝毫提高。我开始有些担心。幸亏我还有一个暑假的时间。我决定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我每天3份决赛试卷地练,并复习一个专题,终于小有所成,但我仍未达到预期的水平。很快,决赛的时刻到了。那天我十分紧张,严重影响了发挥。考完我估计我至少210份,但后来的135无疑是晴天霹雳。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两年的努力,换来的却是这样苦涩的结果。心有不甘的我去查分,终于追回了60分。老师觉得我还能再多加点分数,但由于字写太差,与省队还是擦肩而过。

如果可以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仍会选择数学,从未后悔。

                                                           

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  争其必然  顺其自然

高三(13)班   黎艳翔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一直很喜欢这句话。亦有超然物外的洒脱,又不乏蓬勃大气的魄力。在这里,我把这句话献给你们,以此共勉。

小学五年级,一次偶然,揭开了我数学竞赛生涯的序幕。从第一次参加智力乐园就幸运地被选中进入钟楼区的数学竞赛,从阴差阳错地进入了20人的小班到拿到了小数报的三等奖。我的数学竞赛就此开始。

不得不说,转入觅小和进入常外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优秀的老师,实力非凡的同学,还有这里独特的竞赛培训,让我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进入了高中,我依然执着地选择了数学竞赛。也正是在省中,我获得了更多机会,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在这里我得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谢谢你们的付出,让我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特别是我的数学老师曹老师,谢谢您的教导,我不敢说自己是匹千里马,但您一定是伯乐,也祝你桃李满天下。高一第一次参加数学联赛,整张卷子上不是看不懂的符号就是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拿到三等奖的我其实还是挺开心的,因为这是一次特别的经历。也正是这次青涩的尝试让我下定了决心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一定还要参加决赛。高二是收获的一年,幸运的我终于完成了一年前的小小心愿,我又重新来到了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可能是高二心态比较好吧,在这里我幸运的获得了一等奖,并进入了全国冬令营。但是一切并非都一帆风顺,数学竞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也有过失败的苦痛,但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我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每一个失败只是上天赐予我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全国数学冬令营上,主要是由于第一天的战略和心态的问题,我饮恨败北,只获得了三等奖。但我很快从懊悔中走出,09年终于再次获得了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并又一次取得保送资格。

 高三的联赛结束也意味着我数学竞赛生涯的结束。但这一段段回忆却镌刻于心。学弟学妹们,请珍惜你们每一次机会,努力拼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成功一定会属于你的。

                                                      

笨鸟请给我早早地往前飞

高三(13)班  蔡刘泉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这次学校要求写数学竞赛获奖感言,我想写“感谢CCTV感谢我的经纪人”之类没有意义的话也没意思,所以我谨在此抒发一些我学奥数的真实经历与感悟,因为对于我这样一个靠小聪明发家而大智慧严重缺失的大愚若智者,这一段珍贵时光教给我的远远超过了数学本身。

我最早从小学三四年级接触奥数,虽然母校西新桥小学并不是什么好到劲爆的小学,但五年级还是捞到了去西横街小学上课的机会。当时那个牛啊,每天不好好上课,玩一个五星小学的家伙带来的电子宠物,混到后来荣膺班级倒数前十光荣退班。然后便是无尽的反思,第二年再次反思,进了钟楼区的奥数班,那时身边的神牛啊、像何洋什么现在都保送进复旦了,难以望其项背,于是乎努力了一阵拿了一个小数报二等奖,不许笑。

小学顺利毕业屁颠屁颠地进了常外,成绩还算不赖,当时没物理化学竞赛,当然毫无疑问地继续学奥数。也就是在这段时期遇见了一批将来无所不能的野牛,以及自以为无所不能的陈伟同志和从来严谨认真的吕玉良老师。因为突然从一个平庸的小学进入了一个高手如云的初中,内心的谦逊与紧迫感使得常外的三年成为我学习奥数最为持久有效的一段时光,甚至在初三光荣成为陈伟麾下数量有限的“圆桌骑士”之一;初三的省赛,也悲哀地成为了人生中奥数的所谓最巅峰。

直升高中之后,依然选择了数学,仿佛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命中注定,然而这命中注定也许只是一厢情愿。最高分进班并当选班长,惊艳开局为如今惨痛回忆埋下伏笔。因为某些原因,高中的奥数路走得过分轻松与缓慢,慢得老师家长先后急躁起来,最后是我,“皇帝不急太监急”大抵如此。

高一暑假,迷恋某恶臭QQ网游,挥霍大好时光,之后老妈每次训话都会提起这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虽然耳茧已起,心里仍忍不住会悔恨。

高二,仍然提不起精神好好为奥数拼搏一番,自以为凭着一点小聪明,足以勉强在班里支撑立足,更不停地在心里安慰自己为时尚早,殊不知已经被时光的年轮远远远远远远远远地甩在身后……不好意思煽情扯远了,我只是纳闷自己为什么蠢到认为已经到了可以养鸟观日的年岁。等到身边的男男女女一等奖的一等奖,保送的保送,出国的出国,等到职务已经潜在地从班长退化为劳动委员,再等到复赛300分只拿80比最高分低200,我才明白自己远比不上先前提到的众野牛神人,自己的竞赛前途已沦落到生死未卜。于是乎,我想补救了;于是乎,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我必须得拿出点什么来了。

我买竞赛书而且开始看了(我竟然开始看了)。我开始坚持每天多做好事积攒RP(延续至今,我甚至相信我将来会有宗教信仰)。我发誓高三从此不再上校内(这不得不说是进高三之后最正确的一个决定)。我中午不怎么睡觉了。我烧了1200去镇江上五天的突击课,在那里度过了18岁生日和蹭饭维生的三日窘迫,而我一辈子从来不曾那么认真地记过笔记,从来不曾因听不懂一道题而那般急切地要去追问。我立志要考过任何非数学竞赛班而现在与我们站在同一块地方的人。我在决赛的前一天看了一下午的笔记,这是我在18岁之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东西。我做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我希望,能够做一些补救,补救我之前犯下的弥天大错。

决赛当天,我自认为将一试做到了我能力范围的极致,尽管事后校对发现少查了好几道题。而对于二试,拼了命搞出半道平几、半道不等式,没能完成我像去年一样做出整道平几的夙愿。等到出了考场,我有一丝的奢望,更多的是羞愧与内疚吧,也许九年的奥数生涯,就要以如此一个不圆满的结束收尾了。然而天未负我,这是后话了。

究其原因,是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吗?我想不算,于我至多是临时抱佛脚外加一点侥幸罢了。若我能早一点醒悟明白一些道理,结局会是怎样的呢?我不想去想,也不可能想的出来,这恰是上帝对我变相的惩罚了。我只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有一些思考。

依照陈枫大牛理论,三年拿奖是有一定自然规律的,例如他前两年分别是三等二等,今年就轮到拿一等,GCL大神前两年分别二等三等,今年。。。(省略),而我便是三年三个三等之料。最终证明,只有陈枫本人符合该规律(当然都是happy ending)。此正所谓“扼住命运的咽喉”,将自己的命运握于手中,而非被命运玩弄于鼓掌。那么,如果承认自己不是神牛而是笨鸟,那就请早早得往前飞吧。

 

     

高三(11)班   蒯立凡

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竞赛,实在是一门可以大书特书的学问。它是一个舞台,让你充分地展现你潜在的实力。它是一片沃土,让你尽情地汲取丰富的学问。它或许也是一座宝库,能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竞赛是残酷的。它可以无情的剥夺你三年的努力。当你在考场不小心写错了一个算式,可能三年来在别人放松时你的刻苦统统付诸东流了。有多少过来人信心满满的把自己的出路定在竞赛保送这一点上,然而考完之后,伤痛欲绝。因此,我们只应当把竞赛看成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而不能将其视为逃避高考的工具。扎扎实实的学习,才是百层楼宇的基础。

竞赛是幸福的。在平淡枯燥的学习中,能钻研一下竞赛,感受一下思维的挑战,收获一点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经过苦苦思索,解出一道竞赛题的喜悦,是语言难以形容,旁人无法理解的。甚至是在看书、听讲座,或是做考卷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些在竞赛学习中所出现的东西,也会微微地一笑,美美地感到一种满足。现在回想过去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不禁感叹,如今如果还能花一点时间去投入它,真的可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吧。如果你真的能不为功利,只求兴趣的去学习竞赛,必能获得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实力决定百分比,运气决定最大值。努力过,就对得起自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正如那句名句中所说:不为彼岸只为海!

 

出师表之物理竞赛篇

高三(13)班   陆佳舢

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9月份,物理竞赛落下帷幕。坦白说,我们这届的物理竞赛成绩是很不如人意的。零报送,五个一等奖,和上一届相比实在差了太多。总结原因,主要还是我们这个团队不够有冲劲吧,刻苦程度不够。客观因素也占了很大比重,那就是卷子和往年的相比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新”,和平时做的那些典型的物理竞赛题相去甚远。当然了,我们不能把失败归结到客观因素上,毕竟大家做的是同一份卷子。下面的话,或许是琐碎的,语言也是没有什么美感的,但绝对都是大实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于竞赛选择

省中的学科竞赛中信息学竞赛是最强的,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信息学竞赛的一等奖和保送自然也是最多的。或许很多其它学科竞赛的同学会眼红,甚至有些会觉得自己选错了竞赛,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信息学竞赛。其实我也曾这么想过,特别是当拿保送的希望破灭之后。但是,我想说的是,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省中的物理竞赛现在的确不像信息学那么强势,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信息学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正因为现在省中的物理竞赛还不强,因此需要大家投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壮大它。这必将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是如果学弟学妹们做到了,那么我相信这带来的成就感和意义是远非一个保送资格或是一等奖可以比拟的。因此,既然选择了,那就为之而奋斗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学信息学的同学好比是富二代,那我们就是白手起家的开拓者,尽管没有先天优越的物质基础,但如果能打出一片江山,那么获得的尊重和成就感会比富二代们多得多。(PS:我绝对没有攻击信息学竞赛的同学的意思啊。。。)

关于课堂与自学

课堂与自学,在竞赛学习中是同等重要的。仅仅跟着课堂的进度走,是无法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的。物理竞赛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做题来积累方法和经验。做题,是物理竞赛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道路。但是,有难度的物理竞赛题往往一道题就要做上将近一个小时,有时还未必能解决。而同学们在每天做完作业后是很难挤出这么多时间来做物理竞赛题的。因此,我推荐的方法就是看题,看参考书上的解答。看题的效果会比做题差一些,但是权衡时间与收益之后,看题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看题的时候不能看得太粗枝大叶,要弄懂每一个方程的意思,一些化简和近似的过程也不能放过。虽说物理竞赛题是浩如烟海的,但是经典的解题方法,化简和近似方法还是能够数的清的。而这些是需要积累的。有句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物理竞赛的积累也是如此。

关于考试技巧

物理竞赛的一大特点就在于,考试批卷标准是分步结分的,在大题目里一些关键的公式甚至每个能占45分。因此,做题时的书写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一些化简过程或许可以简要写一下,但是关键公式是一定要写上去的。当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和那个知识点有关的公式能想到的就尽量写上去吧。(此招在热学题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在竞赛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老师和同学的思维是不会完全一样的,但同学与同学的思维往往会有共鸣。因此,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讲解,一般后者都是更容易听懂的。平时自学时,可以几个实力相近的同学一同做或是看同一道题,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多交流交流,交换一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当然,交流是必须建立在各自较为深入的、独立思考上的,不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关于竞赛收获

竞赛给我们带来的,绝不只是奖项和资格,还有在该学科上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还有同学之间浓浓的情谊,更重要的是一种竞赛精神。还记得物理竞赛复赛的那晚,大家彻夜未眠。成绩出来后,很多同学沉默了,眼神也黯淡了下去。为物理竞赛奋斗了三年,付出了这么多,抱着对保送资格的向往自信满满地来到南京参加比赛,最终竟连一等奖都没有,虽然我拿到了一等奖,但这种感觉我能够体会。在回去的大巴上,气氛是沉重的。但是大家都在默默地互相鼓励,用眼神,用几个小玩笑,用几句简单的话语。这份情谊,是我们一生的财富。现在,竞赛虽然结束了,但是竞赛给我们带来的独自忍受挑灯夜读的寂寞的毅力,却在支持着我们的高三生活。尽管有如山的作业,但是我们依然不会倒下,不会消极,不会逃避,不会放弃。我们没有荒废我们的青春,我们也将继续在我们的青春诗篇上书写我们的故事。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若干年后,哥已不在省中,但省中仍会流传着哥的故事。”现在看来或许并没有做到吧。希望学弟学妹们振兴省常中的物理竞赛,替我们2010届物理竞赛班的同学完成我们未完成的使命。拜托了!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物理竞赛获奖感言

高三(13)班   盛开恺

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获得物理竞赛一等奖,我感到十分幸运。过去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这个金秋即是收获累累硕果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将回味春日的辛勤,品味秋日的甘甜。我知道自己的成功已经属于昨日,明日的成功还需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

选择了物理竞赛这条路,我就知道我不能后悔。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拼搏,拼搏,再拼搏!回眸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我看到了自己在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我端详着自己凝神苦思的神情,我望见了自己在曲径上、树荫下徜徉踱步、追寻真理的背影……

选择物理竞赛,使我有机会能与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这些大师进行无声的交流,使我能感受到寻得真理后豁然开朗的淋漓与畅快——就如在海边玩耍的顽童捡到五彩宝石后的那般兴奋,使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得更高更远……或许我们是有目的地学习竞赛,但是却可以去奔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地。结果并不重要,但过程一定要精彩!

的确,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未来的目标虽然不同,但奋斗拼搏却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拥有恒心和毅力,才能等到梅花傲雪绽放的日子。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昨日的辉煌已经成为记忆。今天,我应该蓄势待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蔚蓝天空。同时也衷心地祝愿学弟学妹们也能成就属于自己的成功。

 

花开不败

高三(8)班    

2009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面对高一开学初的竞赛选拔,我从兴趣考虑选择了化学竞赛。我的竞赛成绩并不突出,与其在这里大谈经验,不如和大家分享收获。

对于竞赛,我刚开始是怀着得奖的憧憬,为自己构造了美丽的蓝图。而高一时没有在竞赛上花很多的精力,于是被甩得很远,在高一时都没出线,最终也只得了一等奖,在此还要感谢学校和教练的培养。实力如此,也无需懊悔,因为更多的收获不只是知识和荣誉。有人说不为彼岸只为海,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存在很多的“彼岸”和“海”呢?也许你铆足了劲,满怀希望费力地划着小船前进,却被迎面而来的狂风暴雨、礁石险阻打击得风雨飘摇几近颠覆。彼岸万花竞放,却始终遥不可及,归航只留下满身的伤。其实,虽然你没能到达春暖花开的彼岸,可是,在与风浪的战斗中,你不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吗?海的博大壮阔包容与你如此地接近,你的勇敢与执著也会成为你永远用之不尽的宝藏。过程,不失为一道绚烂的风景。相信考完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了把。

大家在风风雨雨里一起度过了两年多,他人享受寒暑假时我们一起遨游化学海洋,但竞赛课余活动也颇为丰富。竞赛真的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块,想想要离开竞赛总是缺失的感觉。她给我们的是能力、是兴趣、是眼界的开阔。

在海中畅游,悠然沉浸在波澜壮阔、海鸥飞翔的湛蓝海水,不为遥不可及、让人心力交瘁的彼岸,只为那跌宕起伏、容纳百川、洗净铅华的海洋!

 

自 信   坚 持

高三(9)班   张秋明

2009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科竞赛”可以说已成为我学习中的一部分,更可以说已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追求。

其实在所有大大小小的竞赛选拔考试中,最让我忘记忧新的还是初二的那一次竞赛选拔,那是一个大热天,考场里坐了一百多个人,却没有丝毫不和谐声音,只有同学们那奋笔疾书的沙沙声,而我静坐在座位上,看着那些奇怪的题目,不知道从何下手?一个小时过去了,二个小时过去了……终于熬到了收卷时间,我只得上交了我那张只做了两道题的考卷,看着其他人走上去都填得满满的的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难道我真的这么烂吗?”心中的怀疑让我不些不知所措,过了几天,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查自己的分数,33分,而当我查看其它人的考卷时,我心中似乎一下子释然了,那些填得满满的卷子却几乎找不到一个正确的结果,而分数比我高的也是寥寥无几,原来他们也不会做,我这才恍然大悟,经历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学竞赛就必须对自己有信心,当你看见别人在竞赛取得成就时,你绝不可怀疑自己,你要坚信,你会比他们更出色!

当然竞赛光靠信心还是不够的,它更需要的是你的耐力和坚持。记得在高一的时候,为了准备预赛,我们就利用晚自习时间做那些高三模拟卷,或者是竞赛初赛卷,遇到问题或是查书或是讨论或是问老师,反正不把问题弄懂绝不罢休,有的甚至要做到九点多离开学校,而到家开始做作业时,已是十点多了,十二点后才睡觉也早已是家常便饭,在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当然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我选择了坚持,坚持再坚持,而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竞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回想起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我真的为自己当初选择坚持而感到庆幸。

自信,坚持,铸就了我竞赛一等奖的辉煌,也让我的高中生活因竞赛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半争胜负  半悟道 

高三(9)班    

2009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拿到了一等奖的奖状,但上面的编号表明我仅仅是险胜而已。然而竞赛对我而言,胜负的争夺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能从其中悟出点什么也是相当重要的。

选择竞赛时的确让我纠结了一些时间,但我已经忍受不了自己赢弱的平几,所以我填上了“化学”,力图开创一个新局面,何况初三我还是做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题目,只是最后竞赛的临时取消一直让我耿耿于怀。

不过最初一段时间,雄心壮志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刚进入高中的兴奋让我更热衷于一些交际与校外活动,竞赛只是应付一下。现在我依然有些后悔:如果当时能够多投入一些时间,或许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也许每年的确有一两位可以靠临时抱佛脚和运气拿到好名次,但是努力与钻研才是王道!

参加化学竞赛,就不要嫌记的东西多,也不要牢骚卷子多,更不要觉得题目所涉及的物质有多怪异,结构有多复杂。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已学的化合物进行大胆的分析与猜测能力,是参加化学竞赛必备的。牢记知识点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记下来,从中抓住要点并能掌握一般规律和特例及其运用将事半功倍。记得当初有一道题是XeFx水解的题,如果只是记住方程式进行死算,反而陷入误区。我问YY记了多少有机反应,他说就记了些特殊的,其余的只靠官能团的性质与反应原理推断。事实上,尤其是有机,单独考一两个有机反应还很少出现过。我也看过些省选题,对性质与机理的要求很高。这也是化学竞赛的一“道”吧。

临考前的一天,我在宾馆里一张一张地翻看着自己做过的卷子,想从中找到一些灵感。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只觉得眼前这些东西在逐渐离我远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想着去年那一个个成功的学长,曾经他们对我而言高不可攀,如今,我要接替他们完成任务。

开考了,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不去想太多的结果(复赛时我十分紧张,开考前15分钟不得不走出考场看着大雨压抑紧张的情绪)。只是这次我失误于审题,有一道6分题完全没看清就动笔了;还有两道小题没有弄明白题意,其实十分简单。对于当初我的忠告是:放松、仔细审题、不要放弃。

正如刘丽岚的发言,我们当初的选择是还有功利,但我的确对化学带着更大的兴趣。一切的努力,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张奖状。我有幸认识了一些学长,在竞赛班,与教练和许多同学结识,这些让我有了更广的交际面,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这里,感谢学长孙伟彤和崔希洋(我用的有机书是他们留下的),感谢教练与竞赛班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

也许我悟道不够,太晚,但我依旧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能使我更加成熟。半争半负半悟道!祝省常中化学竞赛永远辉煌!

 

竞 赛 感 想

高三(12)班   巢颖怡

2009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竞赛已经尘埃落定,但为期两年的竞赛生涯依旧影响深远。

参加竞赛即打开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个世界比书本之间的世界更为广阔,亦更为深远,充满了挑战与惊喜,时而令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时而又令人搜索枯肠而致愁肠百结。竞赛是人生一段独特而宝贵的经历,不管过去是否曾经黑暗,最后是否成功登顶,如今回首,不过云烟,唯有那段曾经执着,曾经拼搏的岁月,沙海淘金,成为不悔的回忆。

参加化学竞赛使我得以接触到浩繁如烟海的大学知识,得以聆听到大学教师的讲课,得以体验到不曾体验过的独自生活。背起简单的行囊,揣着几本必备的课本,执一支笔,足以离家千里,漫行天下路。虽然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讲授的大学知识,虽然也曾厌烦于无止尽的练习卷,但那种对知识孜孜以求,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氛围使人难以轻易下放弃之语。参加竞赛可以说只是为了去体验那一种氛围,只是为了那一段无悔的拼搏之路,只是为了学会耐住寂寞,为前方未知的景色,便奋然而前行。

竞赛已经离开了我的学习生活,但竞赛精神不会远离。高考正在前方,千军万马的嘶鸣已然作响,不愿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挤下独木桥,远望烟尘滚滚,愿最终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回首再看昔时路。只奋斗,无怨尤。

 

让梦想照进现实

高三(12)班   刘丽岚

2009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化学竞赛这条漫长路上,我们用心血与勤奋打拼,我们用智慧与耐心探索,我们用自信与坚持创造。在今年的秋天,我们终将一路的汗水结成果实。

高一刚入学时,我满怀壮志,希望在省中新百年中书写属于我的辉煌,于是我参加了化学竞赛培训。梦想美好,现实却残酷,20085月,我的竞赛之路出现了第一道坎——没过初赛。尽管靠着“名额”进了下一轮,但心里总有些挫败。而且没有悬念地,我止步在夏令营。拿着一千多名的二等奖证书,我认真审视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然后重新上路。不再豪言自己有多“能”,只是心中默念着目标,埋头专注于学习。高二,背水一战的一年,只能拼了!20095月,有惊无险地进了初赛,20097月,出人意料地高分闯过夏令营。从那时起,我又重新开始憧憬梦想,这一次不再渺茫,只要努力掂起脚,伸手便能够到那胜利的果实。20099月,我为了化学竞赛第六次来到南京,我相信这座城市会成为我“福地”。煎熬地度过等待分数的几周,终于盼来了成绩公布的一天。一等奖,应该还算圆满吧,至少每年都在进步。

走过这条荆棘道,回首时,我发现在未曾驻足留意的角落开满鲜花。想当初,为了一道题绞尽脑汁日夜奋斗,终于探索到久违的答案,心中浸满了幸福,就像逆水行舟冲上一个浪尖虽只有尺寸前进,却可以高高地俯视经历的艰辛,化学竞赛带给我的益处将会使我享用终身。它培养一个人严谨科学的态度,它锻炼一个人平和处事的心度,它磨砺一个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科学的道路从来不平坦,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眼中有方向,一切的苦都可以渺小。

梦想如辽阔天空中一轮高旋的明月,而现实被关锁在漆黑密闭的房间里,当我们历经了千辛万苦雕凿出一条通道来,看到梦想的光芒终于照进现实时,我们终会发现那条连接梦想与现实的通道蔓延着绝妙的花纹。

谨此文为我的高中化学竞赛之路画上完美的句号。

 

我的竞赛 我的路

高三(12)班   祁尚奇

2009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竞赛的路,很长,也很短,很坎坷,却也很快乐。站在这条路的尽头回道望去,可以看到很多。

竞赛的路,说长却短。记得高一刚刚进入教改班,对这个班肩负着化学竞赛的使命就有所耳闻。刚刚走入高中的我,只是对高中里的每件事充满新奇感,竞赛也不例外。只不过,当时的我没有想到,这一次随大流的选择让我跨入了化学竞赛的天地;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选择让我牺牲了许多却获得了更多。

刚刚开始学习竞赛知识,对教学方式的不习惯令新奇感不久就成了紧张感。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幻灯片,教师连珠炮似的讲课,令我无所适从。呆坐着看同学理头于记笔记之中,我几乎成了局外人。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竞赛的功夫更多得要花在课堂之外。那些日子里,我常常羡慕那些无课一身轻的朋友,周六的下午他们在球场挥洒汗水,“五一”、“十一”他们在家中睡至日上三竿,寒暑假期他们陪着父母外出游山玩水。然而,却只有我们,才能欣赏到省中校园宁寂的美丽,见证那些春日暧风,夏蝉聒噪,秋雨绵绵,冬雪飘舞。走过两年的岁月,只有当我走出南师大考场的那一刻,才忽然发觉两年竞赛可以如此短暂。耳边传来高一同学对来年的期盼,心里除了一丝空虚,应该还有些羡慕吧。毕竟,竞赛已经成了我的过去。

竞赛的日子,欢笑应该还是多于苦累的。依稀记得,每次临考前,桌上左边总是一摞做不完的试卷。也许,只有在竞赛和高三,对于题海战术的内在含义才能领会得更深。这大概就算是竞赛中最大的苦难了。最搞笑的事,当然莫过于领略各位风格迥异的大学教授的风采。或幽默,或风趣,或细致。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竞赛的回忆仍有很多,不过这么多已经足够。毕竟,自己的路自己走过,才会了解最真实的竞赛。

 

成为高手  然后放手一搏

高三(13)班    

2009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去年获得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之后,曾写过一篇颇不成熟的感想,忝列学校编印的获奖感言集《不为彼岸只为海》之中,真是惭愧得很。不过现在重读此文,觉得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中对今年重走竞赛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的估计,真的言中了。感慨之余,有两点心得不能不说:参加竞赛,面临的不是平日里学校考试的竞争,而是全省乃至全国高手之间的激烈比拼,要想在学科竞赛这条路上有所斩获,比如拿省级赛区一等奖、保送甚至更高奖项,首先自己必须成为一名高手。然而成为高手后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赢,要知道任何一个学科,仅在省内就高手如云,很多人都有问鼎保送和金牌的实力。所以到了省赛,比拼的就不仅仅是实力,更多的是个人的心理素质。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将压倒一切,左右成败。

高二时拿了化学省赛一等奖,差一点就拿到保送资格,我既开心又心有不甘,埋怨自己运气还不够好。不过,我很快就明白其实这是自己颇为自负的想法:与获得保送资格的学长们相比,我在思维品质上也许相差不多,但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上,在解题的熟练程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是去年的试题正好适合我这种菜鸟的发挥罢了。就好比,原本只能收获一百斗米,老天帮忙(运气好)多收了五十斗,结果忘掉自己其实最多也就收这么多,却做起要收两百斗的梦来。这是要贻笑大方的。所以,我首先调整好心态,让自己变得理性成熟一点,看到自己所谓的实力也就是高一时候靠速成得到的并不系统、并不扎实的知识,一切还要从头开始。于是,我从化学原理的理解起步,开始了我的高二“化学之旅”。

学化学,我认为,最核心、最关键的是要学习、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各个原理。不少同学(包括不参加竞赛的同学)学化学着重于对化学事实(如元素反应、有机反应)的记忆,其实是不对的。对化学事实的记忆,应建立在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否则这种记忆只能称为“机械记忆”,学习的成效当然也就可想而知。当我们能够用化学原理将一个个元素化学反应、有机化学反应推理出来的时候,才算是真正洞悉了化学的精髓。

接下来是进行解题训练。训练是为了提高解题熟练度,降低低级错误率,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和习惯。可供训练的题目很多,我感觉,首先还是要把大学教科书上的习题尽可能地做一做,化学竞赛内容取之于大学教材,学教材自然要做习题。然后是做老师整理的试卷。初赛、选拔赛、省赛的要求不同,每个阶段的训练会有所侧重。不过,我对初赛并不看重,所以不去刻意训练初赛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围绕省赛要求的训练上。过了选拔赛,我听从了胡爱彬老师和吴勇教授的建议,在省赛之前专门看了几年的全国决赛试题及解答,今年省赛试题之中果然有一题与某年的决赛试题颇为相似,我很顺利地答对了这道题。为此,我庆幸得意了一番。

基本原理烂熟于心,解题能力较好具备,基本上就算是一位高手了。此时,心理素质就成为我们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同一道题目,平时好像没费多大劲就拿下了,而到大考时也许想破天也折腾不出来,这种情况太普遍了。为啥?心理素质不过关呗。大凡有点难度的题目(尤其是竞赛题),看一眼是看不穿的。平时做的时候一眼看不穿,那就费点时间多看几眼,大考时可就不一样了,一眼看不穿还能撑住,尝试两三次还无眉目,手就开始抖啦,虚汗开始冒啦,脑袋开始胡思乱想啦:“这下完了,最后一战呀!一等奖悬了,保送没了……”一旦乱了方寸是很要命的。不但这道题做不出来,后面都会受到影响,全线崩溃的例子并不少见。

有一个笑话,叫用勺子在汤桶里捞菜,要“沉到底,轻轻移,慢慢提,心一慌,全是汤”。今年是个尤其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年份,数学竞赛我不清楚,物理和化学竞赛我都参加了,十多年没出过那么难的题目……发挥失常的高手远远多于往年。我在考场上也曾发慌过一会儿,到离考试结束只剩半小时的时候,我还有30多分的题目没有动,但我用“我不会别人也不会”的精神疗法很快就稳定了情绪,抱定一点:拼一分是一分。从后来获知的成绩分布情况看,今年化学竞赛高分者很少,保送资格线上下的人扎堆(72.5分为保送线,我75分就是全省第20名。如果在难题面前没有顶住压力,不能平心静气地对待这场考试,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高手们一定要坚信,无论遇到什么样变态的试卷,只要把该做对的做对,难题能捞几分捞几分,你就胜出了。

愿学弟学妹们都成为高手,然后放手一搏。

 

生物竞赛获奖感言

高三(6)班    

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一件事物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于它本身。生物竞赛早已告一段落,虽然下届竞赛班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但那已不是我们的战斗。我们的舞台已落下帷幕,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是一个一等奖?不,竞赛所带来的,远非此等可以衡量。

假如你上竞赛只是为了得奖回来,那么你恰恰错了,上竞赛得奖的概率是很小的,越往上越难,之后还有很大的运气因素在内,保证拿奖只有真正傲视群雄的人才能承诺。参加竞赛是超出课堂之外的学习,以兴始,以毅终。就像参加生物竞赛,起初只是觉得生物好玩,怀着一股浓厚兴趣,便踏入了竞赛的殿堂。若不是对此有极大兴趣,那么我劝你尽早退出,因为缺乏兴趣及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你缺乏使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有了兴趣只是第一步,除此以外还必须拥有勇气和毅力,直面任何困难的勇气与坚持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的毅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以上三者,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它们,只是竞赛表现得更为明显罢了,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而我觉得竞赛真正带来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试想当你面对九本《鲁迅全集》一样厚的大书,而且没有老师为你一页页讲解时,除了自学还能怎么办?不得不承认,由高中以下的所有学堂都是以灌输式的方针来实行各自的教育,学生实际是在受教而非学习!“被动学习”和“要我学”的思想油然而上,这不可不谓之通病,教育的通病。而人不可能生来就自学成才,教育的引导还是必不可少。但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教育不是,也不可能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培养自学能力,否则将来就无法进步,既然高中教育仍以“教”为学,而大学却已转入自学的领域,步入社会更是如此,那么,学科竞赛便成了绝佳的跳板。

在学科竞赛中,首要的便是吃透书本,看通教材,然而这通常都是超出高中范围的大学内容,并不是都能理解,这就需要记忆,归纳,理解,总结,首先先把知识点记忆下来,然后归纳出要点整理出清单,并尝试用现有的知识一点点理解吸收,最后要善于总结。这都属于自学,对将来步入社会进而自学专业知识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看一本书,只有先将书读薄,再将薄书读厚,才能真正掌握书本内容,这些,都是普通的中小学教育不能带来的。其次,要尽可能地利用身边资源,书本只是其中之一,导师,网络乃至生活都应该成为你学习的对象。就像生物竞赛中很多都必须联系实际,脱离实际的学习是无意义的。从生活中发现,然后勤问,问于师,问于网络都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也都是自学能力的体现,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件使你受益终生的事。

也许生物竞赛带来的远不止这些,但不论竞赛如何,心得如何,还是那句话,事物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于他本身。竞赛如此,学习如此,生活,亦如此。

 

生物竞赛获奖感言

高三(7)班   蔡珺安

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竞赛是一个挑战。因为竞赛,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生物学知识,对平时所学的内容作更深的研究,但也因此接触了更多生疏的名词、更多复杂的问题,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许是课间,也许是睡前多付出的一两个小时,也许是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竞赛的辛苦,这是每一个参加竞赛的同学都必须面对的。要在平时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再挤出时间来参加竞赛,就要求我必须合理规划好时间,提高效率,对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竞赛是一次锻炼。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我们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要想成功,只能靠踏实地学习,不断地积累。这个过程无疑是枯燥而乏味的,因此起初的五十多人最后减少到了不到二十人。我们要用收获的满足与欣喜代替付出的艰辛和沉重。其间我也有过失败,有过困惑,甚至想放弃,但老师的坚持和家长的鼓励使我端正了态度。只要肯努力,肯付出,有毅力和自制力,所有的困难都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竞赛是一段美好回忆。在参加竞赛期间,我和身边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问题,交流和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更重要的是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优良的设备;感谢周老师一路上给我们的鼓励和指点,是您给我们辛苦地上课、查找资料,为我们请来知名大学的教授,使我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竞赛教育,学习到更全面的竞赛知识;感谢生物组的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感谢父母的付出,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感谢那些一直在支持我的朋友们,在我迷茫的时候,让我变得清醒,在我想要退缩、放弃的时候,让我有一直奋斗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因为两年不辞辛苦的付出,因为不放弃,我们才能在生物竞赛这条道路上走得稳健,走得出色!

 

生物竞赛获奖感言

高三(9)班   巢婧瑾

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总想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一个标记映刻在那段最好的日子里,抱着生物竞赛最好获奖的功利心态,我走上了这一年多的奥赛征程。

开始的日子枯燥难熬,高中生物还未学多少又一下跳入大学生物的海洋中,瞪着书上不知所云的小字,看了几遍仍不能领悟,郁闷的心情在心中叫嚣着无处发泄。

尽管如此,我不愿放弃。第一次考试,吓走了班里一半人,记得很清楚,我考了56分还很自鸣得意,认为离及格只差一步。后得知,满分为200分。暑假里要上1个多月的课,仅存的一半人又被吓走了二分之一……。现在想想,生物竞赛从没有过所谓的笔试筛选,“坚持”这种很虚的词倒真成了第一道关卡,而那时留下的人几乎都坚持到了最后。

就这么过来了,记得熬夜的苦读,记得等初赛、复赛的结果时忐忑不安的心情,记得得知通过的无以言表的喜悦,记得只身与队友奔赴南京、北京、上海参加培训体验大学生活的新奇激动……。

当功利之心日渐消退,当我更多享受是走这条路的过程,而不仅仅追求结果,我就知道,我已不虚此行。

走过的路自己知道,其中收获的苦与乐生命会毫无舍弃的保留。

我感谢生物竞赛,使我在痛苦中学会坚持,在压力中学会奋起,在竞争中成功,带领我在短暂的高中生涯中发现了更广阔的天地!

选择了就不要放弃!

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NOIP2009小结

高三(13)班    潘望白

2009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没有尝试,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

终于,高中OI生涯结束了,是一个回顾3OI学习的时候了。当然比起scz众多像willmph这样的大牛们,我的这三年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用首耳熟能详的歌谣形容“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当然前进的动力便是那“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的美好幻想了吧。

初识:常州

小学便曾经接触过编程,记得是在博爱路小学学了一年的Basic,学到了子程序。后来参加了NOIP2003,初赛没过,获得了一个三等奖。进入初中后,种种对PascalBasic差异的恐惧,加之当时英语水平有限,使我放弃了继续学习编程。如今看来,只能感叹当时年幼无知了。不断幻想过要是初中继续学了现在会是怎样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NOIP2007:南京

不得不说高中看到高级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才发现Basic To Pacsal的转换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当然毕竟是初生牛犊,心中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算法”一词,在不懂时间复杂度的情况下,那时几乎所有的程序都是超时的,还有高精度和DP更是一窍不通啊。czoi的训练从头到尾是徘徊在倒数,不得不说这是对自尊心的极大挑战。不过好在我坚持了,至少在不停的琢磨如何提高,我想在压力面前坚持住总是好的,也许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源于这段时间的坚持吧。谢谢yjsyb这样大牛在那段混沌时间对我的指导吧。

那次的提高组,现在看来似乎是最容易拿保送的一次,当然当时的我实力有限,面对高手不能望其项背,甚至能傻到开了一个for i:=1 to maxlongint的循环,依旧纠结在为什么要限时1s的无尽困惑中。一个130的成绩也是我第一次上100分,其实当时也觉得还可以了吧,毕竟没有学过几天。

最终是一个二等奖,也是我高中的第一个奖,也是一个让我认识到高中竞赛,尤其是江苏的高中竞赛,是一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擂台。其实那时也羡慕hyfwillqlmph这样在高一保送的同学(当然,现在看真的是年年都有这样的强人),而我想的是,明年再试试吧(只是试试,信心也不是很多)。

NOIP2008:镇江

这次NOIP,还是比较充分的准备的,谁都会说“高二是OI的黄金时段”。听从了mph大牛要放弃副科的高深理论,停课进行去训练,至于又能有多少的进步,我心中也是没有底的。还是实力有限,前有无比光辉的高三学长,后有实力强劲的高一学弟,我也依旧是在下层波动。当然能认识高一的高手们是一种荣幸,也正是zhh在我边上的那段时间,在他的辅导下我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也就在那段时间诞生了冲击一等奖的幻想,至于保送,那是幻想的幻想吧。

那次的题目只可用悲喜交加形容了(从最终保送的330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当前两道题目1h就搞定了,感觉是多么轻松啊,“这比去年快多了!”。而看到第三道,开始紧张了,这不是czoi一中的训练题么,cs似乎还做过的,当时开始觉得要磋了,就随便用两次方格取数恶搞了一下,这时已经觉得这次的分数线一定很高。

做到第四题,以为是模拟(后来知道不是了),脑筋里瞬间的想法是难道这次保送要400了?(2*+1*很多人做过的dp +1*模拟),在绝望中我草草用漏洞百出模拟编完了最后一道,想着这次200总是有了。

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第三题的数据很水,让我过了6个点,我最成功的一次恶搞。290分换得一个一等奖,相比去年也是很大的进步了。就用这种方式结束2008年的NOIP,回来的路上我是兴奋的,当然也有学弟们对明年的憧憬和学长们的最后一次后的一丝失落。不禁在想明年又是怎样呢。当时看着by在最后一年的最后一场竞赛中终获保送,羡慕的同时依旧想着,明年又是怎样呢?

NOIP2009:淮安

本以为高三是不会再弄计算机了,可是命运捉弄人,当物理竞赛的泡沫破裂后,为了出路必须寻找一切的机会,也许内心中还在想着去年by的背影,同样的际遇难道还会有同样的结果吗?ql总是叫我放弃一些,需要去赌一把,可是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压力呢。当我天天纠结在语文的基础,英语的单词,真的觉得高三花时间在竞赛上是对时间的一种奢侈的享受,很多的时候觉得要崩溃了,我实在消费不起。不知道那些天天回来编程又看语文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可毕竟还是过来了。

按照习惯还是写写今年的做题感受吧

首先还是要说说那机房,虽说速度还可以,但是FP不能全屏,这个直接就让我重启了一次。关机键,休眠键就在Up键上面,考试的时候无意间按了休眠键,还好机子带自我保护,不然又是重启。 

首先做的是第一道题目,模拟题,看到比较舒心就用了两个hashms不是什么好方法,20分钟pass。接着做了第四题,其实看到第四题的时候我很兴奋,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将是我第四次编数独了:第一次,sczoi2008;第二次,打网游,为了做任务;第三次,和wyc在复习计算机会考的时候在机房编的。直接暴力的3hash,不带任何优化。接着做了第三题,先感谢一下zym教我的记录方法吧,不然直接爆空间。至于怎么做,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可见我还是很弱),总之结果证明,我编的什么都不是,等于输“0”骗了10分。最后是第二题。读题的时候就想了10分钟,觉得显然暴力是50分,另外50%就没想法了,不敢编就跳过了。回到第二题时,还有30分钟,听了will考前教诲,不敢再思索了,先把暴力的弄出来吧,辗转相除+略带优化的枚举,不为彼岸只为那50分。

最终,235一个离保送线不远的分数获得保送,终算功德圆满了,我的一腔热情在高三这最后一次中终于化为华丽的句号。也许这最后一次远比那些“还有下一次”来的刻骨铭心。又想到by,也许是他去年的奇迹,让我有了勇气去走完高中最后一次竞赛吧,至少心存希望。

现在回想觉得自己或许是运气好,但正如yk去年说的“所有偶然都是必然”,谁知道是机遇造就了我,还是我把握了机遇呢!

关于感谢

4NOIP,从三等奖到二等奖,再到一等奖再到保送,即使是如此的单调不下降,我依旧没有追赶上那些高手们的脚步,依旧是以一种谦虚的态度面对那些强人们。但或许我可以猖狂一下,“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能不断战胜自我的人,难道不是强者么?

To曹老大:虽说没有对我有什么特殊指导,但是觉得有你在便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安全感,这便足够了。也正是你年年的对我关注让我坚持了下来,终有不断的进步。当然正是通过您培养出来的大牛,我才学到了更多。

To mphwillqlhyf:你们组题辛苦,多谢考前鼓励和帮助。

To gtslyykjztzymwknzhh:显然在我面前,你们都是算法王,觉得最后两个星期和你们学到的比我前两年的都多,我拓宽了很大的眼界,感谢。

To cs:高二认识你的时候,就觉得是潜力股。今年很多时候我们高三都是看你的程序研究题目,这些都是要感谢的。真的觉得你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可以超越mph的高度了,今年真的是可惜了,省选加油(存天理,灭XX,大家都懂)。

To wycklfgyswxhyyh and again to mphwillql无论怎样,编程的基础之基础,都来自与你们。没有同学的帮助,亦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吧。

毫不谦虚的说,我的OI生涯任何没有值得大牛们借鉴的,而我之所以把这段平淡的经历写出来,只是想说学OI任何时候都不晚,尤其是在scz,正如yk如此形容我“2009年,从PhO2=MO1=再到OI的保送,果然只有OI才是王道 ”,也许夸张了,但是付出终究是会有回报的。Sczoi永远需要那些为之奋斗的人,那些永不言败的人。OI的精神必是我高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好吧,觉得冗长了。这次应该彻底退役了,可告别的何止是OI啊!~

 

完美的结局  全新的开始

                NOIP2009小结

高二(8)班   刘启鹏

2009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在我深深的期盼中,20091121终于来了……

这一天对于我来说,注定是意义非凡的。它标志着高中NOIP的结束,也预示着将要开始更加精彩的挑战。

幸运的起点

我参加信息学竞赛完全是一个幸运的巧合。

在中考结束后,因为学习任务不是很繁重,就想着自学点东西打发打发漫长的夏日。也许是小学曾经学过一阵子basic语言,初中也曾多次参加机器人比赛的缘故吧,我不知怎么有了自学计算机语言的念头,查看了很多资料后,决定学习C++。虽然当时完全是自娱自乐,没有任何压力,甚至连链表都没有学会,不过这为我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在新高一开学的自我介绍时,我无意讲到了我会一点编程。第一节微机课,老师问是否有同学打算参加信息学竞赛,一些同学似乎记起了我的自我介绍,“怂恿”我去试一试,于是乎我便和OI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8年初赛,我只匆匆准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竟然意外出线,运气实在是很不错。在接下来的队内训练里,完全没有实力可言的我屡屡爆0,一度让我曾有退出的念头。很快到了NOIP2008,我仅仅是抱着争取二等奖的想法,轻松地走进了考场。没想到我居然考了290(江苏一等奖),与保送资格失之交臂(320分)。知道成绩之后,我有些难过,但我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我明白:如果就这样让我拿到了保送资格,那岂不是最不公平的、甚至是讽刺的。于是,我下定决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来年NOIP重头来过。

完美的结局

接下来的日子里,训练异常的忙碌,去交大……去省冬令营……在省中,课余时间在POJSPOJ上疯狂地切题。很快,NOIP2009临近了,在停课的两周里,刚开始状态很是不佳,也许是和我一直处于疲劳状态有关,成绩不是很理想。老师告诉我:NOIP前不在于切题,而是调整状态,于是我刻意的适当早些休息。事实证明曹老师的经验是正确的,在接下来队内训练中,我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好,一次又一次让我充满自信。我告诉自己,这在NOIP前是个好兆头。

NOIP前一天,我们乘车前往淮安。我注意到了车上一些细节,很多同学都戴着口罩,也许是每个人都对自己抱着极大的期待,不甘心有任何意外。晚上看过考场,我尽量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常态,和jzt在房间里闲聊,在校内上玩游戏,规律地在11:00睡觉。一觉睡得很好,早饭也比想象中的好多了,车上也有座位。总之,我尽量在暗示自己一切都很好!

进入考场,我便开始试机,我机器上的时间有问题,于是导致试机时间过了我仍然没有开始做题,幸好后来及时发现。打开试题,第一题和第三题我几乎瞬间想到了算法。第二题有点想法,似乎是数学题。最让人崩溃的是第四题,压轴题竟然出了一道数独搜索,而NOIP前我对搜索是最没有信心的。

开始写第一题,很快写完,但是有一个样例没过,幸好第一题有三个样例,否则说不定会在第一题上丢些完全不必要的分。检查后发现是阅读题目不仔细,马上修改正确,此时考试已经开始30分钟。接着想写第三题,但是由于第三题强连通分量+重构图,代码量比较大,容易写错,还是先试试能否对第二题有点想法。大概5分钟过去了,由于不是很定心,对第二题也还是没有多少想法……,我决定还是稳打稳扎、一步一步来,先解决第三题。凭借着基础代码比较熟练的优势,第三题大概20分钟写完,估计有140行,一遍测过了样例,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自己的策略也得到了肯定。

情绪稳定了,思路也渐渐地打开了,大约10分钟后我就把第二题的大体思路和每一点细节都想清楚了,也是很快写完,同样样例一遍测过。三题在手,时间还没有超过一半,这无论是时间上或者是心理上,都是巨大的优势,第四题也就很顺利的写完并通过了样例,此时还有80分钟。

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内训时也经常会有,这也恰恰是我最害怕的。每次早早地写完,我总是很定心,一遍一遍的静态查错,测试一些手出的小数据。但往往我又常会在最后10分钟发现算法的漏洞,导致此题分数极低甚至爆0。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NOIP的考场上,我怀疑每一个程序的细节,一遍一遍查错……

终于,还有5分钟了,我把4个程序放在文件夹里,最后检查文件名和程序细节。突然,最令人不可接受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三题的算法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天那!我几乎要崩溃了……

考试就快结束了,我觉得我的速度应该来得及改正这个错误。可是无论如何我却不敢下手了,因为人在慌忙的时候最容易把事情弄糟,我绝对不能改。就这样,我压制着自己改程序的冲动,结束了考试。

走出考场,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在和jzj交流后,发现第二题还有比我的算法更快的方法,我的算法可能导致超时,心情更加低落。午饭随便吃了点,一个人在校园里徘徊,从12点到下午4点,我走走停停,时不时想象一下可怕的成绩、补课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不成功意味着我将告别OI……

440,成绩揭晓。我没有勇气去曹老师那里拿我的成绩单。czt走过来,递给我成绩单:335(江苏前15)。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第三题“错误”的算法居然全对,第四题“听信”will赛前的话只拿了35。不过我已经很知足了,我和去年的jzt一样,因为NOIP的数据较弱,成了幸运的宠儿。

全新的开始

总结这次NOIP,成绩有偶然也有必然。我不想过多强调客观运气,不过有时候的确需要那么一点好运,但是这个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更多的是主观的因素,比如代码的熟练给了我充足的信心和时间,这给成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还有就是心态,冷静和稳定帮助我获胜。

NOIP2009的结束,不单单意外着高中NOIP的结束,更预示着新一轮挑战的开始。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省选要好好准备,topcoder要经常参加,期末考试要全力以赴,学业水平测试也不能懈怠……

总之,等待我的将是更加繁忙、更加富有挑战却也更加精彩的未来。也祝愿我的一些好朋友:虽然你们今年失利了,但明天一定更灿烂!让我们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一起努力!一起前进!

 

Noip2009 小结

高二(13)班    

2009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我知道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参加Noip了,而且这次Noip的承办地是淮安,四年前的Noip承办地,一个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的地方,所以我一直希望这次Noip能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可惜,很不幸,我没有能做到。

Noip前几天的内训,我身体状况很不好,感冒很严重,但是考试状态却异常地好,就是那几次的考试我几乎没有一点失误。那几次很高的分数也使我充满了信心,而且本来我就觉得考Noip我是没有什么压力的,不过事实证明过多的自信给我的最后一次Noip的失败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Noip考试结束的时候,我还想了一下,觉得自己这次有可能400分的(真是讽刺啊……),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事情有点不太对了,首先是我发现最后一题数独(Sudoku)我忘了输出无解(题目要求输出-1)的情况,然后吃午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第二题son我的质数表开小了,只要输入数据中有数字有大于46340的质因数……我就错了……而且第二题是多测,这个时候我开始紧张了,可惜的是,到这个时候为止,我都没能发现那个最大的最严重的失误,事实证明这两个我以为是致命错误的其实只是小失误,仅仅使我少了15分……

下午的时候我还是很放松的,第一是我不用为保送资格发愁,第二是我觉得我300分还应该有的。可是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我就很失望了,265!远远低于我的预期值,怎么会这样?我看了一下详细的成绩,已知的两个小失误一共丢了15分,但是……第三题trade为什么是0分?因为心情不好没去测自己的成绩,直接签了字交给老师。在学校里转了很久还是没想明白为什么我的trade这题会是0分,这个时候我碰到了何洋,何洋很遗憾的对我说他第三题写反了,先卖后买。我当时还想这个很明显的注意点还写错了真是不应该。过了一会儿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trade0分,想了想还是走进考场把trade这题手测了几个点,结果发现输出都是99.我真的很郁闷,错就错吧,还几个测试点都输出一样的数,这不是搞笑吗?怎么会这样?于是我就问别人为什么trade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果周逸鸣说你写反了,先卖后买,我也是这样错的。一瞬间我就傻了……怎么会这样……trade我也写反了?不会吧,考试的时候我还特意考虑过这一点的。然后我就把我的程序完整地想了一遍……果然……大悲剧,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发现的错误啊,后来想起来其实是我考试的时候一直在想正向加边好写还是反向加边好写,结果想着想着很纠结地把自己想糊涂了,写了一个正向加边+反向加边的递推,真的大意了啊……不过这次Noip我的问题就是对自己过于自信了,一直觉得自己写的程序没什么问题所以也很少设计数据测试程序,实在是深刻的教训啊……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了。

晚上才发现,失误的还不止我和zym蒋哲君第二题莫名其妙Runtime Error,只有200分(不过他已经有保送资格了);甘天圣打错文件名,卜哲元开小了数组(所幸没有导致从保送资格到一等奖的质变);王凯南和陈爽就比较遗憾了……不说了,还是祝大家在OI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吧。

Noip的第二天是第一轮省选,在Noip之前我一直希望靠Noip直接过第一轮的,不过遗憾的是由于trade写挂了我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而且第一轮的题我一直做得不好,总觉得第一轮的题有些不严谨,我不习惯做这种题,所以考试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的。不过最后事实证明题目确实不严谨而且因为数据问题我考的确实也不好,不过第一轮也不求很高的分数,过了就好。

虽然说明年因为我们是承办方,我明年还有一次参加Noip的机会,但是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最后一次正式的Noip,可惜它就这样很惨淡的以遗憾收场了。

最后,感谢辅导我们的曹文老师,感谢为我们出题的willmsh等学生教练,感谢你们的付出。

 

NOIP2009小结

高一(2)班    

2009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高中以来的第一次Noip,应当说是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考下来的。

这次因为失误丢了20分,应该还算发挥正常。

比赛一开始的时候完全不在状态,开考铃声一响就想上厕所,回来以后才定心一点,开始看题。第一题看完以后觉得可以很快编完,之后确实是在预计时间内拍完了第一题,样例一下就过了,手出了几组数据,没什么问题就过去了。事实上,这题后来只拿了90分。题目中说“不同的字母对应不同的密码”,而我却只理解为“相同的字母对应相同的密码”,万幸只丢了10分。

接下来看了二三两题,看完以后就想,这回完了,一点思路都没。然后满脑子就都想着保送的事,草草看了下第四题,没多想,初步准备放弃第四道攻好前三道。推断了下,第二题数学题,第三题图论。觉得第三题比第二题容易,就决定攻第三题。这个时候比赛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在草稿纸上画了20分钟,第三题还是没思路,转向第二题。10分钟之后,第二题开始有灵感了,定了下心,又过了10分钟,第二题基本上推出来了,开始编,编的时候又把一些步骤重新推了遍,比赛一个半小时的时候,第二题拍完数据也测完了。事实上,第二题后来只拿了90分,丢的10分是因为错吧if语句看成for循环,多打了个break,以至于有一组数据少了一个输出。(第二题应该是这次做的比较成功的一题,我的思路是这样的:xa0gcda1gcdx/a1,a0/a1=1;xb0lcmb1,即gcdb1/x,b1/b0=1,t=b1/a1,p=a0/a1,q=b1/b0,则只要把t写成m*n且使gcd(m,p)=gcd(n,q)=1,那么a1*m则为一个解,因此只要将t分解质因数,对于每一种质因数,如果符合,设它的个数为r,那么ans=ans*r+1);再注意判无解的情况,那么对于极限数据也是可以秒闪的。)

接下来继续推第三题,又推了10分钟,还是没多少思路,决定好好看第四题。认认真真看了一遍以后才发现,原来就是加权的数独,马上开始动手拍。很快拍完了,可是悲剧来了。写出来的程序漏洞百出,机器上的cpp又偏偏不能跟踪,结果调的死去或来。最要命的一个错误还是开数组的问题,要用3*3的数组结果我就开了a[3][3],结果碰到a[3][3]的语句就直接爆掉了,怎么查也查不出来,最后把字体调到20(平时用10),一个一个字符看过去才发现的。一直调到考试结束前15分钟,终于把两个样例调过了,还差点漏判无解的情况,以至于考试结束前10分钟才把最后一题搞定。(最后一题虽然常数编大了,可是后来测试下来即使常数写小了也照样只能拿75,看来最朴素的hash加顺次搜索的极限就是75了)

这个时候决定再搞下第二题,在还有10分钟的情况下,我也只能floyed稳打稳扎拿30%了,5分钟拍完,一次过样例,临交的时候还发现了个写错的细节,改之。这题最后也确实是拿了30分,虽说10分钟拿30分还是很合算的,但是算上前面花在这题的时间,加起来也算花了大量时间了。

事实上自始至终我都是一直想着保送的事在考的,除了我推出第二题的时候信心大增和最后一题调的死去活来时的心灰意冷。倒不是说心态不好,只是有了目标我才能坚持着用一个小时20分钟把最后一题调对,有了目标我才有勇气在最后10分钟抢30分。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总的说来,比赛最重要的还是减少失误,至少正常发挥。

未来的路还很长,这只是开始。

 

NOIP2009竞赛小结

高一(9)班    

2009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这是我高中第一次参加复赛,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保留保送资格的NOIP,紧张的情绪从考试前一天,一直弥漫在人群的上空。

记得去年作为初中最高年级的我去参加普及组比赛的时候,是多么狂傲地说要拿下400分。而残酷的考试让我体会到了巨大的落差感,同学中300+400分有不少,而我则是拿着写着150的考卷欲哭无泪。

因此而奋斗的一年,省选、内训、外面的训练、家中的苦练,还有对于曾经热衷的游戏的暂时的放弃,无数的日子,或许绝大多数是为了这一天,而真正到这一天的时候,却又反而有些不敢去面对。

但我同样有着自己的优势。

考前的内训,我状态调节的不错,以两次满分结束了最后的训练。同时考试前的睡眠充足,而和CZT同一个宿舍,似乎让我回到了初二的状态——毫无畏惧。

当踏入考场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这次的考试会是这样的一波三折。

刚坐稳不久,我就受到了一个巨大的冲击。在试机的时间内,我发现C++不能进行调试!而直到测试时间结束,我也没有找到C++的安装文件进行重装。而这为之后的一些问题埋下了祸根。

简单说一下这一次的题目。

第一题,差不多是送分题吧,大概30分钟的时候就写完了,简单测试了一些数据,没有问题。对于那些没有拿到满分的同学,下一次小心点就是。

第二题,刚看到的时候觉得不是很难,也想到了近似标准算法的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因为考虑到分解质因数这个东西有些麻烦,所以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先放着。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最后因为时间问题只写了个裸搜只拿了50分,但那些用标算的同学很多都因为失误而只有20分左右,比我的5分钟50分效率低得多。当然,这里不是说一定要用一般的算法,只不过应该从整场考试来做每一步的决策,不能因为有了算法就盲目实现。

第三题,标算是强连通分支缩点。我因为害怕爆栈而又没把握手写栈,所以选择了SPFA形式的算法。因为调试问题大概花了1个多小时,拿到了满分。

第四题,数独,虽然时间不多但我还是从中间往两边写了个自以为有“人工智能”思想的搜索,却弄巧成拙,远没有那些直接搜的同学的分数高。

至于第二天的小营选拔,不多说,仅祝贺省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或许,这次考试并不是尽善尽美,但从整体上来说,我比较满意。CZT同学在分数未出之时就说,无论这次他什么成绩,他都无怨无悔,因为他拿到所有能拿到的分;而我,虽然犯了错误而失去了一些本或许可以得到的分数,但我用自己能办到的最好的方式让自己的损失达到了最小。或许,有的时候输得漂亮也会带来快乐,更何况,我获得了自己所想要的一等奖呢。

回想初一到现在的OI经历,从一开始的完全无知,与熟悉的同学一起摸索着这门竞赛的门槛,到后来有了一定的基础,与同学探索更深的领域,不断得请教老师和学长,再到最后来进了小营,和朋友一起训练、嬉戏,无论是训练时的互相帮助,还是训练后的各种娱乐活动,信息学竞赛带给我的绝对不止这一个全国一等奖,而有着更多更珍贵的东西。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拿到全国一等奖的同学,你们真的很可惜,但你们也同样值得骄傲啊。仅仅因为一个不理想结果,你们能够忘记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的痛苦、伤心、劳累、骄傲、荣耀和快乐吗?这些,可能真的比一个奖状要沉重的多。

这一次NOIP结束了,而属于我们的竞赛生涯却刚刚起步。在与学长的告别中洒下泪水,在泪水中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前进。无论以后的路会怎样,无论即将到来的是失败还是成功,我都会带着一颗燃烧着火焰的心去揭开未知的迷雾。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上留名,但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历史;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大的成就,但我们有着一样的精神与心灵。我希望我们一起在这条路上前进,当我们蓦然回首的时候,能够说出一声:“我不平庸!”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