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今年的四校交流暨校庆公开课上,信息技术组的
课后,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1、采取选课形式的目的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寻求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撑去解决你们的实际问题,例如制作歌唱节的配乐需要音频编辑技术的支撑,制作班会短剧需要视频编辑基础的支撑。要把课内的学习内容与课外的实践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班级、学校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分“平面设计”、“动画加工”、“视频处理”三个选修内容开展走课教学试点,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报,开展走班教学,深入研习相关知识,独立设计完成高质量的多媒体作品。
接着
1、在多媒体信息加工视频选修教学模块内容的选择力求遵循技术与人文的相结合原则,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充分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
2、三节走班选修课作为一个整体模块进行通盘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第一节、第二节课视频编辑技巧学习阶段主要是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第三节课视频创作阶段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紧紧围绕军训,自拟主题,来演绎军训的精彩回眸;而在我校多媒体作品大赛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组成小组一起历经设计、拍摄和编辑的过程来进一步体验DV创作的乐趣,展示精彩。
3、三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做到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课堂向课前开放,课堂向课后开放。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为"双向互动"。
4、具体到今天这节课,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的作品,帮助学生回忆了视频编辑的一般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的课题“视频编辑技巧”。新课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素材视频与案例视频的差异和特效,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今天需要学习的编辑技巧;在编辑技巧的学习上采取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探究的方式展开,每个技巧老师只是点到为止,有难度的自定义设置,技巧的灵活运用让同桌的学生一起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寻找方法;在课堂的小结部分,首先请学生来谈了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技巧,教师再引出下节课的展望,运用前两节课学习的技巧与策略,融入学生的热情和个性化的设计,紧紧围绕军训,自拟主题,来演绎军训的精彩视频。
听课的老师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
扬州中学的
南师附中的
苏州中学的
我校的技术组教研组长
常州教研员
通过本次四校汇课,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所有老师都受益匪浅,期待有机会能到南师附中、苏州中学、扬州中学实地去看看,向我们兄弟学校的老师好好学习交流。
信息技术组 通讯员
200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