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加强心理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时间:2009-12-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加强心理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赵世俊名师工作室专业培训活动

20091127,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赵世俊名师工作室为期一天的“学习专业领域前沿成果”理论培训活动在我校圆满结束。来自全市各学校的四十余位热心于心理教育和研究的老师参与了活动。

活动特邀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后崔景贵教授为大家开设专题讲座“我们怎样做心理教育和心理研究”。教授以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向成员们介绍了国外心理工作的进展,并且对我们现行心理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教授从“人为什么要接受心理教育”,“教人接受什么心理教育”,“如何教人接受心理教育”这三个方面,结合当代90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提出 “专业化”才是“学校心理教育和谐发展之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四要:一要勤于教学反思,二要注重校本研究,三要拥有阳光心灵,四要追求卓越人生。

专题讲座后,工作室成员就近阶段各自研读的心理类图书展开读书交流。来自幼儿园的成员宗敏莉和曾振华结合他们的工作对象分别介绍了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和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博士的《儿童游戏疗法心理案例集》。外围成员朱亚洪为大家介绍了毕淑敏撰写的通俗易懂的心理小说《女心理师》。钮维萍、滕丽琴两位成员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分别介绍了心理专家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和央视心理访谈栏目组的《心理访谈——亲子关系》。李锁芳、赵俊同为介绍朱建军的意向对话技术《我是谁》,视角不同,风格各异。朱珏、于晓平极其专业的分别剖析了萨提亚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和李中莹的《NLP简快心理疗法》。整个活动过程既有读书心得介绍,也有各抒己见的讨论,学习氛围浓厚。此次读书交流活动准备充分,也促使工作室成员们进一步加强读书的专业化、思考的深入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部分青年老师也参与了此次活动,纷纷表示教授的报告精彩而且专业,对自己在教育科研上的探索也有不少启发性。

 

 

附工作室成员活动感言:

读书,之后交流,发现效果远超预期。交流内容丰富、实用、注目专业前沿,所有参与者都有大开眼界之感,而这种感觉是同伴带来的;用自己所读所思所感来培训他人,每个人都展现着与平常不同的风采和能力,也正因这样,活动才有了立体的培训效果。下学期,将组织更有质量的类似活动,同时扩大到更广的范围。

——名师赵世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读书使人进步,交流促人成长,这次工作室的读书交流活动为成员们提供了相互促进的平台。

——成员曾振华(常州市天润幼儿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我想时间是挤出来的,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