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西行漫记(三)
发布时间:2009-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三、中国式的噪音

中国人的吵可能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观,美国人把它凝聚为一则小幽默:有人向警察局报案说有两个华人在走廊上吵得不可开交,扰乱邻居安宁。警察赶来查看,发现只不过两个中国人在那里讲悄悄话。这次我也真正领略到了我们的“吵”!无论是在候机场、登机楼、机仓,还是在用餐、取行李时,最吵的一群人都是我们的团队,总惹得那些老外们侧目相看。似乎是自从二十世纪以来,国人“吵”的程度,随岁月而日升,并且发展出一种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嗓门大才能办事”,并且堂而皇之地推销出了国门。如果是在我们自己的圈子或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我觉得 “吵有可原”(尤其是最近研究表明,就餐时大聊有助于感情和食欲),但假如超出两者的范围,从入乡随俗的角度出发却又“吵不可恕”。我想这应该还和“社会的秩序机制”有关吧。有些国家的嬉皮一代,一旦进入社会就会恢复正常,因为要活下去,只有重新纳入秩序一途,而我们,由于正面教养的缺失、缺位和社会对其的腐蚀力,吵闹已经渐渐熔铸为习惯性的劣质文化,就像我们大课间升旗庄严时刻教工队伍的零乱和做操时教师对学生敷衍行为的熟视无睹,且不时 “奔走”交流一样,从学校教育方面我们已经对这样的举动做了默许和跟从的注脚,可悲的是我们竟然还是教育者。这可能不是不坏的问题,但这些特质肯定不可爱,也许是转轨社会的一个必经过程和产物,东方睡狮已醒,道德礼仪却仍在冬眠。到加拿大学习培训的同时我们也要传播自己的正面的文化,有文明才能有文化,我不敢说声音分贝的高低是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分水岭,但可以肯定地讲,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国粹,我们和我们培养的人一定要成为一个安静的、有沉思能力的人!最起码我们当下可以做的是安全带要系上、飞机启动后不在机仓里散步、低一点声音交流。可怜的我,作为这个学习班的副班长一直用眼神和怕得罪人的语气努力制止他们,又极大地消耗了我的体力和精力,只希望我的同学们不能都以为我在作秀,因为已经有人在这样认为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