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图文]生物组亲历余杭高级中学的听评课
发布时间:2009-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生物组

                                            听评课,从经验走向专业
                                                                   ——记生物组亲历余杭高级中学的听评课
         继暑假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吴江林老师来校作《课堂观察: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模式》的专场报告后,我校生物组在10月29日赴杭州,再次亲历余杭高中的听评课制度。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实验学校,《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课题研究成果及“沙龙式”课堂教学方式在浙江省内推广,“课堂观察——专业的听评课”也即将在浙江省内推广。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并出版的专著有35本,教职工发表的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学校坚持“德为先、生为本、师为重”的办学理念,以“勤奋、求是、文明、创新”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毕业生。高考上线率达100%,重点大学率60%左右,本科率98%以上,2006年起成为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下达定向招生指标的学校,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
        此次余杭之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观看课前会议录像——感受课中观察——参与课后会议,本次开课的老师是组内的年轻教师郑超老师,教学内容是《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在课前会议上,郑老师进行了说课,除了讲常规的本节内容在课本中的地位,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重难点既突破方法,教学流程及学情分析等常规内容之外,最让我们体会深刻的是郑老师还讲了自己本节课的亮点:实验情景的创设;自己对本节课的困惑:如何能够达到教学效果。这是在原来听到所有的说课中是没有,充分体现了说课教师的自信和开放的态度。当然,课前会议并不是郑老师一个人的舞台,所有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都会在课前会议上根据郑老师在说课中提高的困惑,结合自己的专长,确定观察点并在课中观察前独立开发完成观察量表。
        在课中观察前,我们组的老师也根据余杭高中提供的观察量表,分了一下工,各自选择了观察点,以便在参与课后会议时能更有针对性。我们拿到观察量表时,首先的感受是专业,其次是细致,再细看就觉得针对性很强。但就是拿着这样一份含金量极高的观察量表,我们组的老师们在课中观察时还是显得有点手忙脚乱,这可能是与我们平时的听课习惯有关,我们的听课经验是听教学流程,教学思路,教学反馈,是从整体上去把握,而他们的听课却是将课堂内容肢解,更加注重证据,更加专业化,以这堂课为例:课堂被拆分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主要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的指导、学生知识体系的达成和提问与理达的有效性六个观察点,每位老师只关注其中的一个点进行抽样观察记录,显得十分的有条不紊。
        课后会议给我们的感受是专业,还是专业,一切以数据说话。我们看多听课者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上课者埋头记录,一言不发的场景,却很少见到上课者与听课者交流互动,相互争论的场面;我们听多了一切叫好的点评,却从未见过听课者手拿数据肯定优点的,明确改进措施,挖掘个人特色的的评课;我们经历多了评听完一堂课后,听课者各自散去,却从未见过听课者根据这节课的缺失,提出针对性的观察点,作为下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课堂观察不仅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了改善,更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回来的路上,组内老师全然不觉一天的劳顿,激烈的讨论着余杭高中的听评课制度,尤其是如何将他们的专业结合到我们的实验教学中来,如何开发可操作的观察工具各位老师都进行了思考,并将在近期整理成文。老师们同时表示,以后应该多多走出去,感受不一样的理念和做法,同时也将以开放的态度迎进来,欢迎其他学校的老师来指导交流。
 

                吴老师介绍课前会议  

 

 

 

 

 

 

 

组内老师观看课前会议

 

观察量表

 

课中观察

 

数据统计

 

 

课后会议

 

集体合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