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我们如何教学
发布时间:2009-08-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记我校《学科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编写交流研讨会
如何引导课程改革改革走向深化?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如何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升教学品质?如何以教师的教学品质提升带动学生的学习品质改进,使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一直以来,这些都是省中人苦求破解的难题。
课程是核心,教学是重点,评价是关键,这是全校上下在课程改革中形成的共识。但是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抓手和切口。在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学校决定以编写《学科教学指南》和《学习手册》作为突破口。希望用《学科教学指南》规范日常教学行为,增强教学计划性,提升教学品质,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深化教学的研究价值。同时用《学习手册》指导学生了解课程知识框架、学科方法和思想,明确学习要求和评价细则。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效果等学习活动提前介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性训练,促进学生主动地学、研究地学。
经过一个暑假的准备,8月22日下午学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对此进行专项交流和研讨。会上,老师们以更新的观念,开放的心态,认真的态度,围绕《学科教学指南》和《学习手册》的编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进而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编写《学科教学指南》和《学习手册》在客观上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从经验走向学术,有目的有计划地变革课堂,促使学生变革学习方式,把主动学习成为日常生活方式。各备课组结合本学科编写的实际情况,谈了各自的理解、感受和做法。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提出“从经验走向学术”的学科教学思想。他们通过对教师队伍、学生学情、年级教学特点、教学条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语文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从而有效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三年级数学备课组以学科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分析高三数学教学在教学起点、教学内容、复习阶段的重点把握,概念与方法的教学、试卷评讲、分层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针对性地改善数学流程,凸现数学思想地渗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高三年级英语备课组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活动课程的改进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英语书法训练拓展、全年级高考英语专题讲座、完形阅读解题技巧比赛、英语作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和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
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从学生审题和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数理结合意识、表达能力、综合实验能力诸多方面指出目前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不足,提出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教材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学法指导,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
高一化学学科教学指南编制基于课程的要求和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以实验为依托,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利用多个平台,宣讲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设不同的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指导意见。
高二年级生物组学科教学指南的编写追寻教育的本义,提倡教育理念的回归。将生物教学看作“教学重演”,即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总结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基于此思考高二生物教学指南中提出:以生物学思想为教学的主线;以总结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指南将历史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与省中育人宗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作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将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作为高二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历史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高三年级政治学科教学指南洞察教育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在变,教材在变,教学方式在变,高考模式在变,学校办学思路在变,师生交往方式也在变,要更好地掌握方向,应该在高三政治学科一年中把握教育教学节奏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南鉴于地理学科在中学教学的地位,学生基本情况,课程发展需要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挖掘地理美学,掌握地理知识,养成地理行为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相关教学计划。
课教处曹新跃主任就交流会议谈了自己看法,他充分肯定各学科教学指南考虑了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的学科思考,这对进一步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强教学过程的可瞻性、研究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基于差异的研究,是针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戚宝华副校长指出我们应该象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尽量还原知识产生的一个基本过程,应该注意教学指南中重点关注的项目,关注教学指南呈现的多样性,包括学科性、思想性、研究性、可操作性以及过程性。同时,他指出,《学科教学指南》以及《学生学习手册》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度的保障,以制度执行为前提,学风建设是根本,同时我们应该通过组织学科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最终通过提升质质量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丁伟民校长指出学科教学指南的编订首先树立起标准意识,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学起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用何种载体来达到标准。其次,要促成良好学风的形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良好的学风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渴望,这种学习渴望的内涵是什么,外显特征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达到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良好的学风还表现为独立的学习意识,独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要从只关注学生形式化理解走向实质性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品质。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学科教学指南》和《学习手册》的编写和使用,不仅会有利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主动自觉和积极有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