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常中第三届“杰出学生”评选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新的一周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以杰出之名向旗帜敬礼》。
省常中开展“杰出学生”评选活动已有两届。两年来,一些同学在这个舞台上展示风采,传递信念,感召他人。更多同学则是摇旗呐喊,奔走相告,以自己的眼光投出神圣的一票,完成对心目中榜样的确认。无论是谁,都会在这样的群体性活动中深入思考并积极表达“杰出”的含义。这是一场关于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对话,更是对真善美的信仰和追随。正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言:“绝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正因为我们笃信,我们热爱,我们的内心才会明亮,我们的行动才愈加坚实。
正在北大就读的黄超然学姐是学校首届杰出学生,她的座右铭是“要因自己的存在使别人更幸福”。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共享优质学习资源,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业水平测试有困难的同学补课,协助教务员解决考场安排中出现的问题……她忙碌,但是从容,时刻挂在嘴角的微笑诠释着她对生活的理解,也总给人一种温暖向上的力量。认识黄超然的老师和同学都会记得她的微笑,那种从内心流淌出的真诚、善良、乐观和谦逊,清澈纯粹,给人感染和鼓舞。“杰出”,就是这样一种源自内心、如童话般纯洁的光芒。
同样会让我们持久记忆的还有获得“杰出学生”殊荣的田聃学长。那则“找田聃”的宣传视频,并非仅仅因为充满悬念、笑点满满而让我们记忆犹新,更是出于对“杰出学生”的追寻与呼唤而让我们铭记不忘。学校犹如社会,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杰出学生的存在,不仅只是作为旗帜标志着众人前进的方向,更应该是伸出热情的双手以实际的行动帮助所有人共同前行。他首先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其次是一种行为的团结和提携。田聃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担当”。他曾在作文中旗帜鲜明地批评陶渊明式的避世想法,“如果所有人都抱避世想法,独善其身的话,那么谁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呢?”
今天,我们在省常中这块共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我们理所当然地要以个人的勤奋、努力创造优秀的学业成绩,因为没有知识,我们走向社会时将手无寸铁。但我们更应该重视自身品德的塑造,因为缺少修养,我们此刻便无立足之地,遑论三年、三十年乃至三百年后,自己处在怎样一个社会价值标尺的刻度上,自己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会有怎样的羞愧和不安。我们追求“杰出”,首先应该追求就是道德层面的高尚与清洁。我们需要在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上进行竞争,我们更需要在使命感、责任心、价值观上进行永不停息的道德追逐赛。因为一个以美德为至高荣誉的校园必然是世间最美丽的校园,一个以美德为建设追求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温暖、和谐而幸福的社会。
第三届“杰出学生”评选活动已经拉开帷幕。在评选伊始,我们不妨重温学校的办学目标,深入理解“杰出学生”与“杰出公民”之间的价值关联。毫无疑问,“杰出公民”与“杰出学生”一脉相承。一个杰出的公民,会时刻体察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存在,不断审视并提升自己的道德能量和学术能力,积极地去参与、去表达、去改变身边小事与国家大事。那么,一个杰出的学生,也应该正确地感悟到自己与校园里其他生命的紧密联系,不断丰富自己,创造自己,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诚然,从结果上看,“杰出学生”的名额是有限的。也许我们无缘成为候选人,但我们可以做好参与者。从一个杰出的选民做起,用自己理性的一票,去表达对某种杰出精神的认同和追随。我想,那汇聚起来的一张张选票,内容尽管不同,但都是从各个角度解读出省常中人杰出的定义,它们丰富而生动,自由而坚定。或许这正是评一评、选一选的活动目的所在吧。
国旗在阳光中升起,在风中飘扬。是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也应该在每一个崭新的时刻给自己的生命升旗。我衷心希望,这面标记着“杰出”的旗帜,这面省常中制造的旗帜,这面由我们所有人高举的旗帜,永远屹立,千年不倒!
2011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