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专题活动>>人文之旅>>2014年>>文章内容
“人文之旅2014”系列报道之七
发布时间:2014-08-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向永知

 

“人文之旅2014系列报道之七
道南正脉,人杰地灵
日期:2014.08.06      天气:太阳当空照
景点:岳麓书院,湖南第一师范
组一朱越
    郁郁树木掩映下的岳麓书院,就像是一颗刚刚出土的璀璨明珠,它镶嵌在长沙城的一隅。它厚重、古朴,像一排砖雕木镂的画廊,成为长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虽然难耐长沙的酷暑,但仍然感受到了书院所暗藏的古韵。
    两旁苍劲有力的”“寿二字虽没有翰墨点缀,却能看出书写的刚正风骨。两张太师椅生动地重现了朱张会讲精妙绝伦的场面。 葱郁的枝叶伸向天空,绿色的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枝繁叶茂。它们见证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人事变迁,默默地守着书院。
    斑驳的流光踮着脚尖,我们踩着蔓过台梯的青苔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旧址。
    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是城南书院,乾道元年,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讲学。与张栻同为东南三贤之一的朱熹也慕名而来,朱张会讲即成为湖湘文化历史中的经典;朱张渡也成为湘江千百个渡口中最具文化意蕴的渡口。
    这里是湖南昔贤的过化之地,那青绿的苔藓,透着时光的厚重质地,在那些风雨兼程的日子里听着年年岁岁的读书声,看岁岁年年的离别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走过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伟人来时的路,徜徉在这一座思想的高地。我们敬畏着沐浴风雨的参天大树和那吸纳冰霜花花草草,更仰慕着从这里走出的绝代英才。
    人间沧桑存名流,我们应该满目青山峰连峰,攀登永无止境,从修身、养德、笃行、交友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当好革命的接班人。





人文之旅旅游日记六(第二组 戚鉴止)
                                     天气:晴      日期:86
                   不一样的学校气息,一样的感染熏陶
    旧时的学府,如今的大学,两个不一样的地方,见证了不一样的时光,两处截然不同的风格,诉说着截然不同的故事。
    最后一天了,行程安排很少,但我收获的却不少。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名声响亮,早使我满心期待,如今有幸一睹他的尊容,果然不失所望。旧时的建筑我见过不少,但学府却真是头一回。还未进入,一块醒目的牌匾便映入眼帘。岳麓书院几个大字,颇有气势,而听到讲解员 介绍这不是原品,而是翻修的时,我内心还是有些惋惜。而这又恰恰显示了它经历了过去日军的炮火轰炸而能留存至今,可见它非凡的价值。一入其中,便能感受到浓浓的学院气息扑面而来。我并不了解旧时的学校如何讲学,只能凭借这儿的一砖一瓦来想象。而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我慢慢对这儿产生了亲切的感觉。作为学生,对学校这样的地方,总是有着比他人不同的感受。过去的人们为官求学,也是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能使自己飞黄腾达,有出息。无论是比较功利的想法,还是忧国忧民的大爱,都真实地存在过,就在这里。怀揣着那些梦想的学子们,与现在的我们,尤其是渴望着在不远的那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中出人头地的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而湖南大学则更加贴近现在的学校氛围了。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它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毛泽东曾在这里求学,眼前大屏幕上还播放着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的片段,据说取景就在这里。我们走过一个个介绍毛泽东的展馆,而最让我有感触的反而是那透着些微光亮的毛主席曾学习过的教室,过去的课桌与我们使用的很不同。红色木头显得不那么光鲜亮丽,反而增加了沉稳大气的感觉。桌面可以掀开,露出桌肚来,四周却是封闭的。这种设计我很喜欢,仿若将知识都围住了,成为自己的所有物,这使学习显得严肃谨慎。亲身坐在这里,看着面前的黑板,仿佛置身于过去那个年代,那个多少人对学习近乎痴狂的孜孜不倦的年代。
    最后一天的旅程与我们现今作为学生的生活是最紧密相连的,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看过这么多景,走过这么多路,也该回去了,回去守着自己的那方故土,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沉甸甸的爱,肆意青春,不负年华。
 
旅行日记(5
日期:2014.8.6 天气:晴
景点:岳麓书院 湖南第一师范
                            
第二组 朱佳怡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地溜走,还没有好好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我们的旅程就快要结束了。最后一天的行程相对比较轻松,在睡觉睡到自然醒后,我们迎来了湘西人文之旅的最后一天。
 刚一出酒店大门,一阵热浪便扑面而来,生生把我逼回了酒店。看来,热情洋溢的长沙也不忍我们离开,驱车前往岳麓书院,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懒懒的快要睡去,很快,车子缓缓停下,热辣辣的阳光晒的人睁不开眼。在经过长达二十分钟的步行后,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座千年学府的真面目。刚进大门,就感受到了一股历史与智慧的气息,在导游的讲解下,这层盖在岳麓书院上的面纱才真正被揭开,虽然这里的故事多少带有一些神秘,奇幻的色彩,但眼前的古迹不会骗人,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尘封的历史。曾经的岳麓书院,经历过战争,受过炮弹的洗礼,但任然屹立不倒。这里的学子,志向由修身到入仕,唯一不变的是对真理的追求。现在细细观赏,别有一番滋味。
 在附近吃了最后一餐,我们也就只剩下一个景点了,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我们参观了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漂亮的在校讲解员为我们一一介绍,很多我们在历史课上也学到过。但这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毛主席曾经在这里读书的第八班教室,坐在教室里,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这里埋头苦读的毛主席。还有一点也是这里十分独特的一点,那就是这里没有空调,下午一点半的长沙热的让人融化,但看到讲解员姐姐也陪着我们,又想到当年毛主席在这里读书连电风扇也没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或许正是这种毅力造就了一位伟人吧。走出校门,我们的人文之旅差不多也要结束了。
 时光匆匆,再美的景,再深的情,最终也只会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笔,或许不过是为我们的人生添了些许颜色。但在这次的人文之旅中,我们得到的绝非仅仅美景和回忆,在这短短的七天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我们汗流浃背过,我们笑容满面过,我们埋怨过,我们也无奈过,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作为一个集体的坚守和互助。我们的收获也是这些美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可以说,这一次的人文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人文之旅感想篇(第二组 戚鉴止)
                       时间精力与知识情操的美好交换
    我不想说什么假大空的东西。
    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次人文之旅有没有给你收获?
    我回答:有。
    那就好了,那就证明,这次旅行,值得。
    七天的旅行,时间其实并不长。可对于即将升上高三的我们来说,七天,已经相当宝贵。那么不得不思考的就是,自主复习与外出旅行,那个更值得花费这宝贵的七天?报名人文之旅时,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信心。可现在,我庆幸的是,至少我自己看来,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每天的旅行日记,对于不爱写作的我们来说尽管有些排斥,可不得不承认,我已经许久没有感受到那样文思泉涌的时刻了。写日记时我才真正相信,一切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真切的体验过,才会写出真实的感受。旅行日记里我已经记录了每天的所见所想,几乎囊括了全部行程,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只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所谓人文之旅,顾名思义,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旅行。这就说明这次旅行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表面,还要深入内心,用心去体会眼前的景,去参悟自然或者历史展馆告诉我们的道理。两天在张家界,我见识了什么是山的伟岸,水的温柔,更懂得了因团队作战而生出的坚持。爬山很累,一个人的话或许我很快便放弃了,可正是因为无论我向前还是向后看都会看到与我一起努力的大家,我才选择咬牙坚持,我不想给团队留下遗憾。同时我也学会了想象。那么多山,其实无非就是石头、泥土和树木。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就像有生命一样。那是懂得想象的人赋予他们的,也只有尝试去想象,才有能力欣赏。猛洞河漂流是整个旅行最好玩的部分。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家在打水仗时团结一致的奋起还击,还有陶醉于眼前山水时发出的赞叹以及看到清清河面上飘着矿泉水瓶和西瓜皮时的批评。我顿时就想感谢命运,因为我的身边还未曾出现那么没有道德的人。而我自己,也在之前的慢慢人生中学会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种品质,我应该坚持。购物的部分似乎没有娱乐之外的意义,但意义总是要自己去寻找的。不管是在凤凰古城还是在长沙的黄兴步行街,我都在比较着它们与常州的不同。我可以欣赏家乡优秀的交通建设,也看到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我珍惜常州的好,也希望她会更好。至于去韶山和岳麓书院等,则纯粹是接受了历史熏陶,升华了个人品格。
    旅行很累,但我很满足。在外面玩得很开心,可回到常州时却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最爱家乡。无论身在何处,心总会在这里。这次人文之旅,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场等值交换,或许旅行的意义在日后才会显现,但我相信,这场交换不亏本,这就足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