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座书院静静地在山腰上,云雾缭绕的庐山的半山腰上,十分地爱惜自己的古色古香。
书院背倚着蓊郁青葱树木布满的庐山,仿佛因吸收了庐山的天地精华之气孕育出一方钟灵毓秀之气。院内亭台水榭与自然间的小溪流相映成趣。我望着书院石碑上雕刻的莘莘学子,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年代挥斥方遒,在书院的历史长河中挥洒惊鸿之笔,这和庐山风光的幽静多多少少是不可分的。
书院里藏着许许多多精妙的小故事,我所钟爱的是李渤与白鹿相伴之史,这一段神奇之说也赋予了书院诗意盎然的名字——白鹿洞书院。
书院里保留了几只白鹿,它们被深锁在牢笼中,简单地吃着游人所喂的桑叶,它害怕人们的吵闹,躲避着人们的触摸,它仅仅是被我们喂养着,而非与我们相伴,它们不会是曾经是精灵的白鹿。书院保留饲养着一群白鹿,也只能留给后人一丝怀古的念想。
历史上白鹿洞书院几废几修,脚下的青石板路早已失却本来的面目,清冷的书院里再也闻不到李渤的呼吸,关在铁笼中的白鹿也失却了当年的灵性。我脚步轻轻叩在平滑的青石板路上,丝丝青荇布满石缝,如今的书院真的还承载得起千年的厚重吗?
历史留给书院许多面,曾经废弃清冷,曾经学子满堂,或许像现在这样,书院只能是一个称谓,却赤裸裸地成为了明码标价的旅游景点。历史长河中我独见它的这一面,是我们的缘分。
在书院小溪旁,我偶然遇到一位垂钓者,他静静地享受着这一片古朴与宁静,虽然有许多疑问,但我宁愿不去打扰他,因为只有在这其中,他才能触碰到书院深深的灵魂。
坐在红色古朴的书桌上,抚摸着书桌上的笔痕,闻着油墨书香之味,犹记圣人拖着长辫,讲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道理,那是圣人苦读求学的画面啊!历史车中翻卷着滚滚墨浪,立志报国,勤劳苦学的精神驻足在书院。
刚步入礼圣寺时,敬畏感油然而生,孔子的雕像立于千年,这是文明永久的传承。
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流失了多少久远的故事。可是宁静气息,精神和文化却一直保有着它的袅袅之香,在历史中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