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专题活动>>人文之旅>>2013年>>文章内容
[原创]书院之训
发布时间:2013-07-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三(1)班 郭厚甫

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位于嵩山脚下,虽然也是曲径通幽的佳处,但由于少林寺旅游商业化带来的人满为患而略显浮夸。

而坐落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确是一处真正的清静之地。这和庐山的特点也是有联系的。

庐山作为避暑胜地,只在夏天是旅游旺季,等到冬天大雪封山,便鲜有人问津了。而即使是在夏天,游人们也是为了上山避暑,消退心中的浮躁。白鹿洞书院便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渐渐成长起来。

一进书院大门,身上的暑气便顿时消减了不少,这或许便是书院宁静的氛围所致吧。书院内树木繁盛,小径错杂,身临其中,不禁想到千年前,书院中勤恳的学子们也曾在这条路上快步掠过抑或缓缓踱行。顺着那条最幽深的小径向前走去,几番波折之后,竟然来到了神鹿的石像前。说起神鹿,正是白鹿洞书院的象征。

相传当时有位书生,勤于读书,争分夺秒惜时如金。而他曾在书院中饲养了两头白鹿,每当他需要日常用品的时候,便将需要的东西告诉白鹿,并将银两放在白鹿身上的竹筐里,白鹿便会代替主人跑到集市上将东西买回,以省下时间供主人研读。

神话虽然只是神话,但是民间流传的这则神话,恰恰说明了白鹿洞书院中的学生们是如何刻苦用功的。白鹿洞书院的四字训诫乃是:“节、廉、忠、孝”。这四字不仅包含了学生需要有极高的待人素养,做事还要有节操,为官要两袖清风,要忠君报国。真是这“四字方针”的深刻贯彻,才使得白鹿洞书院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便是白鹿洞书院的杰出学生之一的周敦颐写出的诗句。周敦颐曾在书院中种植荷花,每日读书作文都依荷而成,对荷的感触极深,又以荷花的清贞、高洁,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不仅是对荷花的赞颂,也是对人生美德的期盼与追求。

白鹿洞书院曾经的校长朱熹乃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带领下,白鹿洞书院人才辈出,渐渐晋升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而白鹿洞书院也将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而一直存在下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