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专题活动>>人文之旅>>2012年>>文章内容
[原创] 六百年 大武当
发布时间:2012-08-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三(11) 张馨丹





亿万年有多久,山与水的无言对话就有多久;千万年有多久,山与水之间的人文教化就有多久;六百年有多久,山与水宏缘的轮回与沉思,就绵延了多久。201281这一天,我们在武当上邂逅了一个承载自然浩荡恩泽,与岁月沧桑沉淀的历史之约。
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同时开启了“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的两大国家工程,奠定了武当山治世玄尊的尊崇地位,从而形成了武当—北京天地相合阴阳乾坤的太和九州的大国方略,武当“天下第一名山”的名声开始远扬。而今天,随着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而上,我终于开始领略大武当的风采。
“为寻胜景武当游,步步崎岖兴不休。”尽管前往景点的路途曲折蜿蜒,但我们仍陶醉于武当的胜景中。南岩宫下,“深洞千仞落,飞阁一巢悬。鸣泉当窗急,长松拂幛眠。”龙头香上袅袅升起的青烟,林涛阵阵,都让人有了一种“此中能避世,箕坐已忘言”的感觉。紫霄殿上,“赤桥碧水湛清明,联宫朱户五千楹”云间故宫似的建筑让人流连于这一人间福地。
其实,让人神往的是一种道教的人文情怀。“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乾坤道们在环山抱水的仙境之中修炼就是要由浊而返清,由静而生慧。尽管我们只在紫霄宫和南岩宫中逗留过几个小时,却已经感受到的道家的清明之气,在游览紫霄宫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隐隐约约的笛声,是梅花三弄,在坤道的指下由空灵多了一份清明与飘渺,将人带入了一个心神清明的世界。“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种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关系,道人用一生在参透,我们更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
“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而高逝。”在武当这座名山中,出现了尹喜、吕洞宾、陈抟,陶弘景等众多名士。尽管我们在今天的景点中没有与这些名士的近距离接触,但在体悟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后,应经有了心神上的交汇。“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明天,我们将在此登临武当,在金顶之上,感受“万山来朝”的太清之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