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专题活动>>人文之旅>>2011年>>文章内容
[原创]人文之旅:平遥游思 俞璐
发布时间:2011-08-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马维骏

平遥游思
颠簸的夜晚、忐忑无眠的旅途在黎明曙光洒向太原土地的时候结束了。告别了江南的小桥流水、呢哝暖语,迎着中原干燥清爽的气息,一段厚重深沉的人文历史标注着“晋”的辉煌缓缓的驶入了我们稚嫩的生命。
平遥古城是我们的第一站。淅沥的小雨伴随着我们踏入了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经济中心。平实的砖块、厚实的夯土已然低调地奢华着。“当时中国一共51家银号,而平遥则占了22家”导游口中炫耀着显而易见的比例关系,而如今,晋商的辉煌只残留在口耳相传时的惊诧与浩大宅院的静默之中。浮华褪尽,只有“古城”二字寂静萦绕。
不禁地,我想起了前年去过的丽江古城。
“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历史、人文都体现着文化的区域性。
丽江的夜间浓艳街灯、屋檐上坠满的繁星似的火红灯笼升腾出了极富现代气息的灯红酒绿的活力,而平遥土灰的砖块厚实地磊出的是一代晋商缔造的强大经济脉搏的跳动;完好浓厚的民族风在丽江风靡燃烧,而正统的汉化儒家思想在平遥沿袭传承……
如果带着同样的“古城”标准来看,除去区域性差距,平遥恐怕令我有些小小的失落。我们在努力身处实地地想象着感受富甲一方的豪气,却望见了破败的民宅和凌乱的摆设。繁华的街市上,招摇着的除了“平遥三宝”的旗帜便是似曾相识的小店铺。同样艳丽的布鞋、可爱的小挂件和波西米亚的民族长裙,似乎成了各种烙上历史印迹的名胜的主打招牌。
旅游开发固然使每段不同的历史与风情得到了传扬,但如果发展日趋大同小异,店铺经营只是一位的遵循追随原则,那遍地的古城便陷入了同一种固化模式。当晋阳之水孕育的特殊文化被打上了大众的烙印,古城趋向于一座凡城,古城的悲哀,也便蔓延了。
离开古城时,再次回望见那淡灰色的城砖,内心想着这座城池,想着这座城市。十年后它会何样,百年后亦会呈怎样的面目。它若依旧,依旧走着趋同的特色,我忧虑着它在不知晓的岁月里堙没于黄土之中;它若繁华,繁华地让旅游业享誉全球——那么我不仅想到了家乡的周庄,它曾经以那样袅娜的身影依靠于水乡之地,却随着旅游的发达、游人的遍至转而面目全非。
我们只是游人,我们游过思过,而这座古城还默默地停留在原地,静候年轮的审判。

高三(3)班 俞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