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
戴艺
远远的望见,汉白玉雕成的牌坊立于山道上。穿过石坊,一级级的石阶重叠相累,越来越小,最终聚于一点。梳着发髻,紧扎绸条的英俊少年,正心怀崇敬踏上求学的路途。这是在观看电视剧《梁祝》时书院的场景。
嵩阳书院位于中岳嵩山的南部,没有汉白玉的牌坊,也没有中山陵式的台阶。当我站在她的门前,却不由萌生了一股尊敬之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孔子的学问是如此深厚、渊博,怎能不由此而产生敬畏之情呢?
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讲究对称,这所高等学府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也就不必细说。书院的主体色是红色,配上银杏的淡绿、青竹的翠绿、松柏的墨绿,也就相映成趣。营造出的清幽淡雅、宁静深渊的气氛恰是读书醒脑、修身养性的好环境。
跨过一道道门槛,想象自己就是一名求学之士。闭上眼、仿佛听到程颐、程颢与学生讨论探索天理,听到老杏树下少年的郎朗读书声,听到学友们谈到兴致处爽朗的笑声……院中暗色地板极为光滑隐蔽处,石板缝中滋养着些淡绿的苔藓。走过状元桥,参拜在孔圣人脚下,一睹其四大弟子的风貌。是的,整个心都被牢牢引住了。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有多少名人志士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走入这儒学殿堂,一代又一代的夫子们苦心经营、传播,一辈又一辈的学子们专心学儒求理。老师与学生的那种相互探讨、相互斟酌,没有长辈晚辈之分,一心专于求理的情景,是多么令人向往。抗日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学府组成的西南联大正是继承了这种学风。不管年龄老幼,地位高低,只要闻到领先、知识渊博就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