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人文之旅团队在洛阳的第二天,也是我们在河南的最后一天。
上午九点左右,大家到达了龙门石窟。石窟大门是深灰色的石板,尽显古朴和厚重。未入大门,就可以领略到南面的滚滚东流伊河水的独特魅力,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更显历史的沧桑。进入大门,便被大片土黄色的石窟所吸引,原本平凡的山脉因一个个吸引人眼球的石窟、石洞、石佛而举世闻名。
其中最能引人惊叹的是两尊佛像:一尊是龙门石窟中“最美丽的观世音菩萨”,另一尊是奉先寺中央最大的佛像卢舍那。观音像建于唐朝,虽然观音的双眼不知去向,但从丰满的体态,饱满的嘴唇,仿佛能随风飘起的轻纱,都让游人感叹工匠技艺的超群。说起最美丽,仅此还不够,观音的全身高度和下身的高度之比为1:0.618,惊人地符合现代人用科学的计算得到的黄金比例。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千年前的唐人是怎样成功地完成这样的杰作。正如观音不知去向的双眼美丽而神秘。
素有不到奉先等于不到龙门的说法,即可知其独特的地位。此窟开凿于唐武则天年代,高17米,头长4米,双耳长达1.9米,圆润的佛面,微扬的嘴角,就连衣服的褶皱都流畅自然,栩栩如生。是令人白看不厌的是佛像的双眼,微闭但神韵不失。听说这双眼极其符合人眼透视图像,所以历经4年。从佛像的最东面到最西面,依然能四目相视,犹见其与佛进行心灵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