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感想)
深深浅浅
——记“西安―延安”人文之旅
西安之行已经结束,但我们追寻文化之根的脚步与对这次人文之旅的思考与怀念却并未因此而停止。翻看着手中的照片,那些见证我们深浅足迹的光影仿佛再一次将我们带回了那充实而多姿的八天。
西安印象
通过八天与西安的相处,这个十三朝古都在我们的心底留下的深刻的映像。一踏上西安的土地,你就会立即被她透露出的那份历史的厚重感与中国风所吸引。她仿佛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她的每一条皱纹、每一道沟壑都蕴藏着故事。一路上,她的风貌在向你娓娓道述着中华几千年的风云巨变。
走进墨香浓厚的碑林,感受那些真迹碑刻记录的书法艺术的变迁,那是对知识与审美的双重升华;登上雄伟的古城墙,体会那些粗糙而斑驳的痕迹所重演的金戈铁马的峥嵘光辉与兵败亡国的冰冷残酷,那是对历史的重温与更深入的了解;踏入藏品浩瀚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领略柔美光线下一件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所释放的夺目光华和它们身上的巨大价值、历史沧桑,那是对古代劳动者智慧的感叹与中华从西周到隋唐几千年历史的见证……第一天的行程便给予我们很大的惊喜与触动。
黄帝陵、轩辕庙的旅程则更好的契合了“文化寻根”的主题,在那儿,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当跨越数百级台阶,终于站到黄帝的陵墓前时,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感受了文化渊源的力量,心底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伴随着悠长的钟声,我们向黄帝鞠躬,递送上祖国下一代的深深敬仰与诚挚的坚定的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
西安更有着骊山旁“天下温泉二千六,唯有华清为第一”的华清宫、优美的风景,细腻的温泉与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让西安这块宝地展现出温和的一面。
但西安也并不只有王朝更替的沧桑与男人们的天下,这儿还有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长眠于此。武则天。她在乾陵留下一块无字碑,也给后人们留下无穷的猜测。她以一个女人的细腻与一个王者的姿态傲然闪耀着。还有大雁塔,茂陵,阿房宫……无不让我们流连忘返。
给我们震撼最大的莫过于秦兵马俑了。站在俑坑前面,所有人都为之折服。如果侧耳倾听,他们低沉的呼吸和呢喃的低语仍然清晰可闻。如今的兵马俑馆早已建设世界级的展览馆,兵马俑不仅仅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个窗口,更成为一部军事科学的活教材。精妙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让我们感叹并且遗憾:如果没有焚书坑儒,没有那次文化的断层,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秦始皇的目的与想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这留下的奇迹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才能。这也不禁给我们思考,中国的历史究竟是在可悲的后退还是只是轮回着前进?不得不承认如今人们的生活太过于安逸,安于现状的念头让一些人失去了创新的意识。看看秦俑的工艺,我们才认识到,作为智慧的中华儿女,我们必须为了这个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虽然是十三朝古都,但西安也有她灵动的一面,站在城楼上俯视西安,你会看到繁华的市区与林立的高楼,车水马龙的喧嚣与现代时尚的魅力。一切一切都深深的映入大家的心中,这么多天的相处让西安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鲜活。
延安体悟
如果说西安带给我们的是文化的冲击、知识的丰富与情操的陶冶,那么延安带给我们的则是精神的震撼于无尽的感动。
在前往延安的途中,我们就逐渐感受到了变化。窗外林立的高楼慢慢切换成黄土高坡的图景。幽深的沟壑、巨大的山体褶皱都让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延安是不折不扣的革命的代名词。我们在宝塔山上亲身体验“双手搂定宝塔山”激动与自豪,在南泥湾伴随着悠扬的曲调回顾了那段艰苦条件下的岁月,了解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真谛。
延安有她自己独特的气质,革命的红色精神与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黄土气味让我们感到真切而朴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回顾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看到玻璃窗内陈列的破旧的棉衣和草鞋,还有那些生活用品,都让我们深深的震撼。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领导人故居的窑洞虽然简陋,但正是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与救国救民的信念带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延安的特色民居——土窑洞让我们感触颇深。或许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接触如此简陋的住所,当地人质朴的民风也着实让我们感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知足的性格。他们从不多要求什么,很容易满足,所以过的简单而快乐。这或许就是当今一些忙碌的人们所缺失的品质吧。
还有壮观的壶口瀑布,严谨的西安交大……短短的八天,带我们太多太多。
我们深深浅浅的足迹记录了我们的收获。相信通过这次旅行,我们拥有了更加坚定地信念与生活态度,那些收获都将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旅游日记(一)7月24日
经过十四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踏上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土地。站在这片满载历史沧桑感的土地上,你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透过车窗看着一路的西安风貌,她的一切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就像阳光一般明媚到有些灼人。我们怀抱着学习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开始了我们的人文之旅。走进墨香浓厚的碑林,欣赏那些精致的真迹碑刻,我们为中国辉煌的书法艺术和书法大家们的智慧水平所折服。透过历史悠久的古城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粗糙而斑驳的石墙向们诉说当年金戈铁马的宏伟和兵败的亡国的残酷。站在城楼上看西安,有一个很好的视角。你会发现西安在她稳重的另一面的灵动。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市区和厚重的城墙相辉映,折射出西安独特的魅力。
如果说上午的旅程只是粗略的与西安的历史打了个招呼,那么下午的行程则让我们真正卷入了历史的漩涡之中。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见证了从西周到秦再到隋唐的历史变迁。柔和的光线打在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上,无论是斑驳浑厚的青铜器、做工精良的金银制品,还是温润剔透的玉器、栩栩如生的唐三彩,都让我们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庄严雄伟的大雁塔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它那一波三折的经历让人影响深刻,音乐喷泉广场前的玄奘法师的雕像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他的传奇人生,空灵的钟声和香火的气息安抚着我们的心灵,高深的佛理启迪着我们最简单的人生真谛
在西安的余晖中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满载着收获的我们更加期待明天……
旅游日记(二)7月25日
昨日的西安之行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则真正踏上了追寻“文化之根”的旅途。
尽管车程漫长,山路崎岖,但路上的欢声笑语与导游绘声绘色的介绍,再加上我们的特色——移动课堂,让这段漫长的路途显得微不足道。
巨大的人工湖泊映照着雄伟的轩辕殿的倒影,刚走进景区,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被那棵有着五千年树龄的参天古柏所吸引。繁密的枝叶,沟壑纵横的躯干像极了一路上我们所看到的黄土高坡,这时的古柏,仿佛一位看尽了历史变化、世间沧桑的老者,带着一身的历史痕迹默默地见证一段段的历史。另一边是中华民族的姓氏图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展现无遗。那竖立着的澳回归纪念碑让每一位爱国的中国人热血沸腾,我看着旁边台湾回归纪念碑的空空的位置出了神,那是每个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深深期待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不会随时代的更迭而变化。
爬了几百级台阶,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帝的陵墓,我们怀着极其崇敬与虔诚的心向始祖拜谒,在心底的那份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伴着钟声悠长。
之后我们驱车前往延安,漫漫的黄土与黄帝陵苍翠的古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它们有一个相同的本质:它们藏着浓厚的历史积淀,它们身上有着文化之根的香气。
旅游日记(三)7月26日
淡淡的雾霭笼罩着宝塔山,给清晨的延安带去她豪迈和壮烈之外的一丝清新与神秘,空气中淡淡的黄土气味让我们感受到了延安独特的气质。爬到山顶后,我们体验了一会“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感觉,也体会到了那种民族自豪感。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回顾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领导人故居的窑洞虽然简陋,但正是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与救国救民的信念带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我们《南泥湾》优美的曲调中,我们回顾了那段艰苦条件下的岁月。这是用镢头和钢枪,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英雄史诗。毛主席曾在南泥湾说过:“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也了解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真谛。
尽管天公不作美,在我们到达苦口瀑布的时候天下起了雨,但这丝毫没有减少我们的热情和兴致。滚滚黄河之水北流到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我们不禁惊叹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耳边的波涛之声仿佛转化成黄河大合唱雄壮的歌声:黄河在咆哮……
一天的时间无法说尽延安的故事和她的深厚文化底蕴,但是无论是革命旧址还是纪念馆、土窑洞,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核心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会像奔腾的黄河之水,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中。
旅游日记(四)7月28日
一早我们便来到了仰韶文化的发源地半坡遗址。这个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看上去只是形状略微规整的土坑,但却记载着中华古代的文明。给我
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的瓮棺葬,开始听到这种方法的时候觉得很诧异甚至有一些恐惧,但导游的“灵魂说”却让我将这种感觉转化成了崇敬。那只是一种爱与信仰的方式罢了。
“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 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的华清池是西安的一大亮点。虽然这里真正的古建筑不多,大多是最近新建起来的。但是优美的风景,细腻的温泉让这块宝地光芒四溢。想来也只有这样的温润地方才能孕育出玉环与三郎的爱情传奇吧。转朱阁,低绮户,好不容易看到了传说中贵妃洗澡的池子,据说在池中间一个小洞底下几米有块小石,精雕细琢刻了一个“杨”字,唐明皇真的是一个极有情趣的人。但在那个充满勾心斗角的宫殿里,也许不容许那样简单的爱情存在,于是注定了她只能在马嵬坡外“三尺白绫掩风流”,而他抱憾而终。
今天的行程里最夺目的就是兵马俑之行了。宏伟的秦兵马俑馆侧倚着秀丽的骊山东麓,里面戍卫着大秦帝国的最后一支近卫军。如果侧耳倾听,他们低沉的呼吸和呢喃的低语仍然清晰可闻。虽然他们效忠的帝国早已逝去,但是他们却存在了下来,忠诚的履行着自己的义务,任凭时光从耳边箭一样的掠过。而今的兵马俑馆早已建设世界级的展览馆,兵马俑不仅仅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个窗口,更成为一部军事科学的活教材。精妙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让我们感叹并且遗憾:如果没有焚书坑儒,没有那次文化的断层,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秦始皇的目的与想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这留下的奇迹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才能。也不禁给我们思考,中国的历史究竟是在可悲的后退还是只是轮回着前进?不得不承认如今人们的生活太过于安逸,安于现状的念头让一些人失去了创新的意识。看看秦俑的工艺,我们才认识到,作为智慧的中华儿女,我们必须为了这个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旅游日记(五)7月29日
今天一天的行程带我们走近了三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王。
早上十点多,我们抵达了位于陕西渭北山地的乾陵。得益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广阔浩淼,乾陵蕴藏着自然界贵妇生工造就的灵秀山川,在这群优美俊秀,巍峨峭拔的锥形山峰中,梁山因埋葬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而蜚声中外。苍茫的云烟衬托着三座挺拔俊秀的山峰,远望就像一位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其优雅与秀丽自是不必说。
而乾陵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了。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让许多人匪夷所思,也留给后人太多的揣测和思考。但无论是为了夸耀她的公德非碑文能记载的说法,还是认为她自己罪孽深重无法书写的的说法,抑或是聪明地留给后人判断,武则天,她以一个王者的姿态傲然闪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女人的细腻和帝王的气魄在她身上共同展现,透出夺目的光芒。并且,无字碑精湛的雕刻技术,独特的风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都给无字碑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在祥和宁静的茂林,我们体验了投壶游戏的乐趣;在大气磅礴的阿房宫,我们见识到了“蜀山兀,阿房出”的气概。今天的行程带我们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光,感受历史的力量。
旅游日记(六)7月30日
真不敢相信八天的人文之旅就即将过去,收拾行李的时候,翻看着这几天的照片和日记,我知道,这不只是一次人文之旅,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
下午在西安交大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西安交大。或许交大不是很多文科生的目标,但我们仍听得很入神。我们学习到的是西安交大严谨的学风和交大人踏实刻苦的品质。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和不舍之情满溢出来。
人文之旅结束了,但我们追寻文化之根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息。
再见,西安。我们会再回来的!
高三(2)班:谢 婧(小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