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9:30,我们踏上了奔赴宁波的客车。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本次国学夏令营的举办地——浙江省北仑中学。一走进校园,便有热情的志愿者主动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提行李,使我受宠若惊。报到手续办理完毕,一切都很顺利,不过我庞大的身躯暂时没有合适的营服,直到晚间才补发给我,看来这次来参加夏令营的胖子一定不少。
两个人住四个人的房间,很是惬意;略略收拾了下行李,便有仁兄叩门而入,稍一交谈,原来是近邻南师附中的同学,互相介绍了一下,顺便取了些生活指南的经。一番忙碌,算是打理完了内务,一看时间,便兴冲冲向着自助晚餐去了。海滨城市,海鲜自然不少,还好浙江和江苏离得不远,口味也差不多,比之新疆同学被迫靠泡面度日可是幸福得多了。
晚间,便在楼面上四处晃悠,见一宿舍内人头攒动,似是男生宿舍大联谊,便入之。见有新成员加入讨论,他们便挪出了一个空位,我也毫不客气地席地坐了下来,似乎规则是新加入的要自我介绍,这不困难。于是很快便融入了大家,有了交流,事情就简单了,逐渐了解到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从新疆到台湾,从初中生到大学生都有,众人交谈甚欢。近九点才散去。
次日,夏令营的活动真正开始,首先是开营式,接着是钱逊教授的“读论语,学做人”的专题讲座,着实使我们收获颇丰。“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以这样一个句子开始讲座的钱逊教授,初一破题便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从小处来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自我的学习完善,即“修己”,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自身,也就是说,在对精神生活得追求之外,还应当积极地为社会的规范的发展,以达到孔子所提倡的仁义做出积极的努力,即“修己以安民,修己以安百姓”,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并不提倡所谓的隐士的生活,他认为这是对社会和自我的规避以及不负责任,更多倾向于一种“义为上,群己统一“的价值观念:孔子不否认自我,承认个人价值的必要性,有语为证:“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钱逊教授也由此提出了仁义的三个层次:见义勇为,见利思义,杀身成仁。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此处的见义勇为自然和我们平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义”在这里指的的道义,即君子应该做的事情;至于第二层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想必是为大家所熟知的,这个层次的要求,便是在物质利益面前能够保持自我的追求;第三层次则涉及了生死的问题,为物质与景晟,个人与群体的统一的最崇高行为。
之后的讲座中,各位教授或风趣幽默,或严谨朴实的报告使我们所有人都享受了国学的魅力。
最后的三天,我们进行了多地点的实地考察。7月2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长江流域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通过对史前人类文明的寻访和见证,更加感受中华国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次日,我们拜访了绍兴,在鲁迅先生的故居前,心中不自主地涌动起对这位文学巨匠,这位民族斗士的深深崇敬,在百草园中寻找鲁迅笔下的矮墙根,石井栏,实在是别有乐趣。在溪口蒋介石故乡的考察又使我们再次回顾了旧中国那段气势恢宏的历史。
国学夏令营,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