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之窗>>专题活动>>瞭望科学夏令营>>文章内容
【上海交大班】2010年“瞭望科学”夏令营活动(9)
发布时间:2010-08-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黄家蕙
今天我们进行了机器人组件和编程实现的学习,对我们的动手、思维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原先在小学和初中也很多地接触过机器人,但是是可以自主搭建。用图形界面编程的乐高机器人与今天所使用的Boe-Bot机器人有较大的差别。搭建机器人较为简单,只需要按说明书将零件拼装起来,但由于对螺丝等固定工具不甚熟悉,也让我和同组同学吃了不少苦头,后经老师点拨和与孔琛的通力协作,最终搭建成功。原以为漫长的一个上午其实过得可以很快。在我们调试完成触须避障的任务后,上午的课程也随之结束了。
下午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用红外线设备替代触角感应器障碍从而成功避开。红外接收、发射设备的调试比较困难,在“1”与“0”之间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对我的耐心是一种考验。我们成功完成任务后,老师提出,我们的机器人在后退时不稳定,总会颠簸,对红外设备有影响。于是我们继续根据书本继续探索,虽然最终并没有很好的效果,但探究过程仍令人印象深刻。
综观这一天的实践过程,让我充分领悟了实践、合作、提问、创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相信会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孙少白
从未曾想过机器人也可以诞生在自己手中,可当我用心地装上每个部件,拧紧每一颗螺丝,安装好那眼花缭乱的电路图,当一辆宝贝车就这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心情真的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这貌似是第一次没有老师的一步步教授,需要自己对着几乎让人一头雾水的教材一点点地学习、操作的“高科技”任务,在汗水中一点点学会耐心地安装、调试,以及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校对、修整、查错、分析、调整。看看宝贝车奇迹般地完成了要求的动作,一切汗水、无奈、烦躁仿佛都烟消云散。
机器人在心中曾经被贴上不可能的标签,曾一度只是羡慕、慨叹,可奇迹就这么平凡地发生了。或许真的只要敢想敢做,奇迹也可以平凡地发生,这世上便真的不会有不可能。
陈珂
又过去了一天。这一整天都泡在机器人实验室里,本以为这是一个枯燥的工作,但结束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做的机器人竟是那么可爱,尽管它乱七八糟的问题一大堆而且拆装的过程复杂得令人火冒三丈。
从初到实验室,见到新奇工具的惴惴与欣喜,到两人一组仅靠两本书组装机器人,再到面对一大堆仪器抓耳挠腮,最后到硬着头皮自力更生一点一点组装属于自己的机器人……看到那个有两个长长触角的丑八怪,心里真的充满了骄傲。与 同伴拿照相机猛拍机器人时有些感动就溢出来;有些事情只有自己尝试,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桑浩楠
一天的机器人的组装与编程的实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机器人的组装,细小零件众多,工序繁杂,一个人很难去独立完成它。我与我的队友一起通力合作,一起去组装、拆拼,在进行过程中叶遇到了许多的苦难,经常是哪里装错了,要拆了重装。合作中,我们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默契,我装一部分,他装一部分,结果总是出差错。但我们在慢慢地合作之中强调了配合,因为他手法细腻,所以我就专门看图纸,指导他安装。这样在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
夏令营不只是让我们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更是体验与同伴一起协作的生活,去脱离个人的小群体,与别人交往、交流,理解团队的力量。
李奇航
机器人确实是很有趣的。简单介绍之后开始上手,首先接手的就是PBasic,虽然有Pascal的基础,但是PBasic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奇特的语言、各种运算符,很纠结。
很快完成了必要的任务,GJJ的组装还是相当不错的……,上午便早早地完成了必做的任务。做机器人确实需要很投入,完全忘记了一切其它事情,专心致志完成该做的工作,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在解决一个能走迷宫的机器人时,红外线传感器确实让人很DT,正面的好了,右边的又出问题……让人很痛苦……,装了半天还是Error……。在下午的工作中还是发现自己认为已经很熟的PBasic在手上还是很不顺手,后来才发现自己确实没有理解清……。做事情还是要定心,除了理解能力之外,定心也很重要的啊!!
晚上的讲座很受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the first message,在之前的选择中,很少能follow the interest,但确定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薛清扬
白天,这个看似较小的机器人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困难。首先,我感受到旋转螺丝也是件很困难的活,在上午好几次因为位置太小,放不进螺丝而让我们紧张得满头大汗甚至还要返工。其次,我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有时候如果想当然,不能理解书上的内容,也许不能达到预期的的目的,可能还会反向而行。在我们制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队意识的意义。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个机器人,而是两个人相互配合、相互提醒地去制作、尝试,遇到困难,我们除了问老师外,更多地是与其他小组交流,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结果页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在未来社会,并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生活的最好,而应是那些善于合作的人。
晚上的讲座,教授解决了我很多问题。例如:是不是一定要创新?如何在应试教育中不被束缚?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又应怎样等等。这虽然只是一些参考,但对我以后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