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汉字”这个名词形容人似乎不太妥切,但当我打开作文纸,这个词便鲜活地跳入了脑海。仔细回想着与陆老师的相处,这个词只一遍遍地刷新,变得立体丰满起来。
不信,你瞧:不高的个头,却很宽很厚的肩,走起路来两只手架在身后“大摇大摆”,中气十足。老师常很正式的穿着一身西装,踏着皮鞋,使本来就很硬的线条越发趋于长方体,就连那啤酒肚也少了曲线的感觉,方方正正,毫不圆滑。方脸、板寸头,两条浓浓的眉毛横平竖直。总之,一切的轮廓都有棱有角,一眼望去,就如同词典里端正厚实的黑体方块字,散发着扎根的泥土气息却又带着静默的威慑力,让人肃然起敬。这样一个老师,与充满感性诗情的文科班邂逅,会是怎样?我心里打起了问号。
事实证明,我那一开始的顾虑完全是多余。“汉字”老师不仅长得像,而且真正吸收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使那一节节语文课看似漫不经心却引人入胜。古文课上,说到精彩刺激的荆珂刺秦王,他放下课本,表演给我们看;经典的古诗词,到动情处,便引吭高歌;散文中钩起他回忆的木屋,我们得以分享他的故事,那些往昔岁月的艰辛生活……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这是语文课给我们的舞台。粗线条的汉字未必精致细腻,但一定是大气豪放的,就像他那响彻一层楼的笑声,就像他那做错题目后的虚心与道歉……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足够让四班的我们相视一笑,因为这是这个集体里特殊的荣耀。
汉字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不过作为母语,这一撇一捺带来的亲切应是最动人之处。“我这几天不在家。”
记住你横平竖直如字的脸,记住你不拘小节如字的笑,记住你亲切温暖如字的叮嘱……高三的一年会永远刻在我们心头。而你,“汉字”老师,相信我们这群小猪也能让你记得,在多年后的某一天午后,你翻动到我们这页老照片,你定会骄傲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