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陈开和老师是在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那时,我们的班主任因故调离,陈老师临时接替,非常意外地成为了我们的新“领导”。
陈老师一走进教室就让大家面露惊色:个子不高,长脸,肤微黑,不戴眼镜,额上露出皱纹——这一切都与我们心中文质彬彬的老师形象相去甚远,甚至有些“土”。可他一开口,睿智的言谈和幽默的风格就让我们折服:“今年开学,我被调到教发处,本以为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就将画上句号,没想到竟是省略号。”大家捧腹大笑。果然,不久大家都对他心生敬意。
陈老师渊博的学识让我们敬佩不已。陈老师是教政治的。上课时,他总是手拿一本永远合着的政治书,在黑板前踱几步,挥笔龙飞凤舞地写几句板书,然后立定,开始系统阐释问题。他条分缕析,旁征博引:谈古书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谈世界各国政党制度,谈宗教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社会热点,政治经济还是哲学思想,他都能信手拈来。讲到忘我处,他会一把扔掉书,手比划着,一句句生动通俗又富有哲理的话如机关枪般从他嘴里射出,毫无停顿和犹豫。这样的课堂上,大家总是任由自己被陈老师的话裹挟着,直到下课铃响,才意犹未尽地醒来。回想一节课的经历,唯有惊叹陈老师“腹中贮书一万卷”的份了。
班里无人不佩服陈老师的教学理念,佩服他能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今天,仍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陈老师不把学习成绩看作治班的全部,甚至从不排名。陈老师还是位优秀的演讲家,他常常用班会或课余的时间对我们进行思想熏陶,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与别的班激励大家勤奋学习的标语不同,陈老师在教室后只贴了八个字:“他律,自律,内省,慎独。”他说,这代表了人生的四种境界,也是我们自我修养的方向。这八个字牢牢地印在了每个人心中,每当想起它,我们总会肃然起敬。另外,陈老师还在班里模仿法国总统议会制选举班委;用民主集中的方式排定座位表;带领我们调查罗汉路交通状况,向市政府进言献策……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公民意识,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
陈老师的亲和力,更是我们敬佩的焦点。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陈老师从不“摆架子”,他总是像朋友一样融入班集体。体育活动时,他会走到同学中间,拿起羽毛球拍,一阵大力扣杀,博得一片喝彩;有位姓陈的同学上学时被雨淋湿了,陈老师莞尔一笑:“谁让你也姓陈呢!”说着便慷慨地拿出了自己的备用衣物;还有一次同学生日,陈老师即兴创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祝福,诗的最后写道:“人称兔子×××。”(兔子是外号),至今想起仍让我们乐不可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次“军棋风波”了。那是期末考试后的一天早晨,班里几位同学正兴致盎然地下着军棋。突然,一位主任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没收了军棋。有位同学心中不平,一时激奋,竟拍桌子与主任争吵,事态一步步恶化,待陈老师赶来时已无济于事——那位主任在全校的大会上批评了我们班。从会场回来,大家心中都忐忑不安。陈老师却根本没有大发雷霆,他在讲台上踱了几圈,沉思片刻,便拍拍那位同学的肩,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学校管理确实有不合理之处,但你们千万别把事做绝,否则我就帮不上忙了。记住,以后遇到不平之事,千万别当场发作,讨公道,那只会适得其反。事后再寻求合法途径,才能维护自己。”陈老师一番真诚的话,真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位与我们倾心交流的朋友。高一(9)班解散那天,陈老师被我们公推为“最具亲和力奖”得主,真是当之无愧啊!
人们都说,“遇名师”是人生之大幸,因为老师是塑造一个人灵魂的工程师。我在陈老师身上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陈老师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他不仅是一位良师,更是一位益友,他让我在人生的春天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