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连奔带跑地爬上七号楼5楼,我总是有些抱怨的。政史政史,明明差不多的两门学科,为什么政治课代表能悠闲地坐在教室里几周才送次作业而我就得经常去历史办公室报到?抱怨之余,我还得在去往历史办公室的路上继续奔走。
历史老师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我每次去历史办公室的时候,都温和地笑着说:“你来了啊。”这使我再也抱怨不出什么了。大概是因为学历史的原因,黄老师说话总是不缓不疾,内容也有些文绉绉,但不像一些文人那样口若悬河,而是有着自己的章法,按同学的话来说,就是浑身上下都透着历史气息。
之所以频繁地去历史办公室倒不是我负责的缘故,而是历史老师非常用心。记得一次中午送作业,历史老师就把我拉到走廊上,问我同学们觉得历史学得怎么样,对历史课堂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我一时被问住了,只好东拉西扯讲一些自己的感觉。历史老师仍是温和地笑着问我,,有没有觉得写板书比用课件上课更好一些?我有些不解地皱了皱眉,他不紧不慢地补充道,因为看到同学们平时上课好像来不及记笔记,影响听课,用板书好像更好一些。我顿时反应过来,连忙点头,并暗暗地反省自己明明在上课,怎么这个也觉察不到呢?老师好像很高兴看到自己的想法有了很好的反映,便滔滔不绝地向我说起了平时学历史要讲哪些方法,我细细地听着,后悔没带笔记过来。
或许是因为和蔼的形象,历史老师在班里很受欢迎,但频繁的历史随堂检测让同学们颇有微词。起初,黄老师和我提及说要多次测验来给同学们公平的平时成绩时,我并没大在意,觉得考试么,总会有的,但没想到会考这么多次。我有一次问他时,他严谨地说:“这样可以公平一点,多考几次比较能反映人的真实水平。”在课上也不厌其烦地和我们讲着有关考试的种种,有的同学说他太啰嗦太麻烦。但在我看来,老师的负责,已经让人不愿去指责他了。
现在半个学期已经结束,意味着历史学习告一段落,我可以悠闲一阵子了。但读着老师推荐给我们的课外书,我想我很快就会怀念奔波在历史办公室与教室之间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