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莘莘学子>>学生论坛>>思考与心声>>文章内容
浅 谈 班 级 建 设
发布时间:2008-10-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浅 谈 班 级 建 设

高一(5)班

  作为一班班长,班级建设工作无疑是一切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可以说,正是因为班级需要建设,所才有了班长这个职务.对班级建设,谈不了什么重大理论,但就几个月以来的亲身体会浅显地谈谈倒也不难.

  一、班级建设中的障碍

  班级建设的障碍很多,但有几点较为突出,首先就是班级凝聚力,即团结。"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就快成真理了。可是,让很多非亲非故的同学亲切一家,并不是件好办的事,难免各有己见,相互之间产生隔阂,但也并不是不可能,重点措施我认为有两项,首先班干部自己不能拉帮结派,有所偏袒,才能接近同学;其次是多开展集体活动,如班会、春游,都可以增进友谊,加深了解。

  其二,同学积极性。如果同学自己不认为自己是班级中一分子,或者说觉得积极性这东西多余,那么,这个班级肯定会失去活力。每个人都认识不到"班级"的内涵,对活动没有兴趣,一切事不关己,还谈什么班级建设。正如全民健身一样,也要全民建班嘛。可是,积极性一直是最难克服的问题,暂时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能靠潜移默化,慢慢领悟。也可以从一些同学们较为感兴趣的活动开展起,逐步调动积极性。

  其三,人情关系。这个问题也许提的突然,它几乎从没班级提到过,可是就我来看,倒觉得很值得讲一讲。班级中除了班主任,管事的就是班干部,那么事管的好不好,就要看干部"执法"严不严。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干部也是同学,也要讲求平时相处,难免办事时会手下留情,交情舍不得破坏呀,手一软,漏洞就出来了,既然不能制一,当然不能服众。如果人情关系网结大了,恐怕一个班都可以狐假虎威,政府讲求廉正建设,班级当中也是一样,班干部做事就得不怕得罪人,少留情面,干脆不留,但是这一点也需要同学意识上的转变作为基础。

  二、常规建设之外的建设

  常规建设也是最基本的建设,它约束行为,但具有时效性,也 有表面性,所以有些"建设"必须提出来讲。

  第一,思想道德建设。自古办学,历来重德,作为常中这样一所名校,也不例外,但是一届届新常中人,他们的意识是否会合上常中的拍子,能否达到要求?思想道德建设已经不仅仅包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了。它涵盖了很多的方面,对问题的认识,对事情的处理,对社会的看法都属于它的范畴。前面谈到的问题都涉及到同学思想意识的程度,所以这项建设应该提到最高的位置上来。只有让每个常中人思想上有进步,意识上有突破,道德上有建树,大家才能够自觉地为班级、为学校、将来为社会做能做之事,尽能尽之力。

  第二,兴趣建设。常中做得很好的一个方面,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同学们的要求,但是还不够,例如有些同学认为这样的兴趣会耽误学习,有些同学又觉得学了没有用。所以看来很好,实际上还有误区存在。

  三、常规建设去与留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还应该保留,虽然"三个自我"已经提出,而且显出成效,但毕竟还在过渡,还在发展,缺少约束力,还是不行的。虽然常规建设检查中不乏表面文章,但从另一角度看,它是有约束力的,大家是在乎的。不管作用大小,职能范围,只要有作用,还可以继续。但不是永远继续,"三个自我"早晚会有明显的效果,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常规建设就是一段时间内的历史产
物,当自觉性升高到一定程度,它就可以退出了,短期来讲,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应该留一点约束力。

  四、常中学生形象

  这个答案弹性很大,众说纷纷,但总体不外乎几点:聪明、健康、品格好。又要有观点,有个性,多才多艺,能力强,勤奋、虚心、幽默、交际好……这么多因素加在一个人身上,他应该是个好学生了,即使不完美,也令人满意。作为中学生,首先着装要干净大方,奇装异服就不用了,能显示出青春朝气,或能显出个性的服饰最适合我们。而后是气质,一个高中生,无论坐、行、跑、说都应该有气质,它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它对一个人的印象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质"简单两个字,却包括很多内容,上面提到的,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都做到很难,做好更难,但不做就什么都别谈。

  五、班级特色建设

  一个班级是不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什么称得上特色?体育好,自然想到高一(6)班,那是特色。团结一致是高一(9)班,那也是特色。那么常规建设好,卫生好也能是特色?也许还算不
上,特色,应该是本班有,而其他班不具有的素质,例如音乐好,美术强,可以叫特色。但是大家努力了都做到了,就不是特色了。建设特色,很不容易。首先要发掘,再发扬,才可以发展。但是一个班级如果有特色,那最好,若没有特色,是不是硬挤一个出来?特色班毕竟不多,很多班级还在积极的建设特色。

  六、其他

  常中活动不少,但有同学认为还少,为何还少呢?因为他们认为能够相互交流真实情感的活动还少。作为学生,最渴望与师长交流,但师生之间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让很多同学有话不愿说,不敢说,我们有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个交流节,或者换个好听的名字,让大家在无"安危"之忧的状况下一吐胸中之气呢?

  至于校徽团徽问题,一致认为可以不戴了。一则换衣则换徽,二则有时候担心它会丢,另外嘛,学生记得自己是常中人,也不是校徽体现得了的。记在心里,不是胸前,落实在行动中,不是衣服上。我们还是更重视形而上的东西。

  最后也希望我们的一些拙见能对学校有所帮助,为常中建设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在此,全班同学谨祝常中校有所长,再创辉煌!

(葛琳执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