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师发展>>发展动态>>文章内容
[图文]聆听特级教师之艺魂,感受教学设计之考究
发布时间:2012-09-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2012年9月25日,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普陀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英特尔国际杰出教师奖的获得者、2002年度国际天文联合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为其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叶佩玉老师给我校化学组高端教师培养对象授艺,也给省常中化学组奉献了一场令人触动有所思的讲座。
上午第四节,叶老师和我校同组其他老师以及田家炳中学的高端教师培养对象一起观摩了张金怡老师执教的《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观课老师一致感觉张老师的课设计精妙,思路流畅,互动真切。张老师的课能让观课者感受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努力去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课堂上能“听”到学生原生态的思考;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有认同感、成功感、幸福感;老师和学生如同朋友在交谈、倾听,学生爱学,乐学。
下午12点20分开始,叶老师又给与会老师作了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专题讲座。叶老师从“课时教学设计的任务、一般过程、认真做好教学分析、精心编制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课时教学设计的表述方法”六个方面作了精彩发言。在讲教学目标编制时,叶老师指出,教学目标表述要符合基本要求: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可检测性。对于科学性,其一,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在表述目标时不应该用“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行为主体是教师。其二,行为指向(达到的结果和程度)要明确、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观察和检测。叶老师认为有的老师列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不明确,放在其他课时也符合,放在物理、生物等学科上也适用。
对于科学设计方案,叶老师引用美国科学教育家拉尔费·马丁的观点(科学教育应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能力和科学态度)指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实就是拉尔费·马丁的科学教育观,自然科学的课堂教学要上得有水准,应围绕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其实,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键就是如何把传授式课堂转变为建构式课堂,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性课堂。叶老师接着列举了几个教学案例,详述了如何让教学设计出彩,并提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①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②提倡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将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③留有余地,便于课内有突发情况时可即时应变;④尽可能展示真实的实验,不提倡在媒体中做实验。
叶老师作为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深感高考对课堂教学的统摄作用。因此,她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扎扎实实又要别具一格,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做好以下几点:引入要有冲击;探究要让学生有收获;知识学生要自我建构;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最后,叶老师用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勉励省常中化学教师要多些教学后记,多反思,争取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