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37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杭州赛区的比赛在浙江理工大学落下了帷幕。我校高三12班的钱雨杰、高胜寒和高一11班的徐毅组成的代表队受邀参赛,并且发挥出色、技压群雄,获得此次比赛的金奖。这是我校自2008年派队参加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以来连续第五年荣获金奖,这在全国中学中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创举,得到了现场大学教练们的交口赞誉。
ACM-ICPC比赛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每年一度的ACM全球总决赛是世界程序设计界的一场盛会。该项赛事走入中国十多年,逐渐受到全国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今年的亚洲预选赛在中国就有天津、长春、杭州、金华、成都五个赛区,仅杭州赛区的比赛就吸引了国内近百所高校超过150支队伍的参与,其中不乏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浙大、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流名校。此次比赛,我校是杭州本地之外唯一一所受邀参赛的中学队伍,且表现出众,从比赛开始就一直处于第一梯队,整场比赛发挥稳定,几乎每个程序都是一次提交就通过评测,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令在场的选手、教练们都纷纷赞叹。
另外,在10月28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的金华赛区ACM比赛中,我校高三7班吴昊、高三8班沈匡济、高三10班翁健三位同学的队伍也取得了银奖的不俗成绩。
ACM比赛的赛制与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有着很大区别。中学信息学竞赛要求选手独立完成试题,一般为5个小时解答3道试题,比赛结束后每题按照通过测试数据的多少来给出相应的分数。而ACM比赛要求三名选手合作完成试题,但仅使用一台计算机;一般为5个小时解答10道试题,可以多次提交程序,但只有全部答对才能得分,否则不得分,失败的提交也会有相应的扣分;选手可以实时查看评测结果和场上排名,解出题数多者为胜,题数相同时用时少者为胜。
我校参赛的选手都是中学信息学竞赛的优胜者,钱雨杰、高胜寒两位同学目前是信息学国家集训队成员,吴昊、沈匡济、翁健三位同学全都保送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之所以能在比赛风格大相径庭的大学生竞赛中也表现出色,选手们纷纷表示,除了个人的努力钻研之外,更得益于我校信息学竞赛的优秀团队、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得益于曹文教练的精心指导。另外,我校与各大高校多年来的合作办学也对此次成绩的取得有着极大的帮助。据了解,我校参赛选手大多数都有前往上海交大训练的经历,期间曾与三次夺得全球总冠军的ACM班学长们交流学习。
附:
杭州赛区成绩:http://{域名已经过期}/icpc2012/zstu_onsite.php
金华赛区成绩:http://{域名已经过期}/icpc2012/zjnu_onsite.php
(注:第一列处于金色区域队为金奖,处于银色区域队为银奖,打星号的为特邀参赛队。 )
ACM杭州赛区现场照片1
ACM杭州赛区现场照片2
ACM杭州赛区现场照片3(从左至右分别为钱雨杰、徐毅、高胜寒)
选手钱雨杰在ACM杭州赛区现场(中间是我校徽标)
选手高胜寒在ACM杭州赛区现场
ACM金华赛区现场照片(从左至右分别为翁健、吴昊、沈匡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