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曹文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近三年来无论是获奖人数和质量一直稳居全省之首。今年我校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又创新高,共有55人参加复赛,36人荣获省赛区一等奖,我校连续第八年获江苏省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以下就对本人三年来在信息学奥林匹克辅导活动中的情况作一总结:
一、抓好竞赛教学和组织工作
每年暑假高一新生名单一发布,我都要将其中获得过初中三等奖以上的学生名单圈出来,然后在开学后的第一次信息技术课上动员他们报名参加当年十月份的初赛,每年我校参加初赛的人数都在百人以上,使得复赛人数得到了有效保障。从开学第二周起开始每周二次的竞赛辅导,内容以初赛知识点为主,适当布置一点上机编程作业。每年国庆长假我都要出一套初赛模拟试题,国庆以后给学生模拟后再补漏补缺。一般说来参加竞赛的学生不上信息技术课也能通过信息技术会考,所以我就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时间见缝插针给他们找个房间做历年的初赛试题。通过赛前的强化训练,近三年来我校选手在初赛中的成绩稳中有升,出线人数逐年提升,从2007年的50人上升到2008年的59人再到今年的55人,为连续三年获得校团体第一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优秀选手的培养
对进入复赛的选手利用周六下午和周日全天进行严格的赛前强化训练,一般是模拟实战练两个半天,再讲半天。赛前一到二周教导处都会安排停课训练,如果复赛在期中考试之前还会给予免期中考试的政策,以便让学生安心参加比赛,这样通过十多次的实战训练消除选手对复赛的恐惧,这几年基本上没有学生在比赛中发挥严重失常的。复赛之后对进入省集训队的学生,每周五下午停课训练半天,直到下一年四月省队选拔结束。对特别优秀的选手我尽量创造条件安排他们外出交流学习,三年来我校参加国家集训队冬令营学生达到十余人次,参加复旦交大寒(半个月)暑(一个月)假校队训练达到20多人次。另外通过选拔获得参加省内夏令营和冬令营的学生人数每年都居全省之首。
三、抓好梯队建设
由于我市信息学竞赛教学师资力量总体上相对较为薄弱,多数初级中学难以组织有效的竞赛辅导活动,使得竞赛后备生源成为最大的问题。为了搞好后备梯队建设,我从三方面着手,狠抓梯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通过电教馆和教研室加强全市信息学竞赛辅导教师的普及培养,激发这些教师的竞赛辅导热情,从而促进全市初中信息学竞赛辅导普及工作,保证各校都能提供信息学基础较好的优质生源。其次,依托分校,通过有效的组织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出信息学奥赛的尖子,确保我校每年都有信息学奥赛的顶级选手。再则,借助我在省信息学奥赛方面的影响力,扩大在省内各校的宣传,吸引省内优质生源加盟本校。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以上三条途径已成为选拔我校信息学竞赛后备选手,提高竞赛成绩的重要手段,如省招班学生杨宽从暑假即提前来我校训练,高一即取得了保送资格。还有实验中学吴卓杰从初二起就一直来我校训练,2007年获全国二等奖,提前一年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四、竞赛成绩
三年来我校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共获得亚太区程序设计比赛国际金牌1枚,国内金牌1枚。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金牌4枚,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杭州赛区和上海赛区金奖、南京赛区银奖,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2枚。在江苏赛区比赛中我校每年都名列团体总分第一名,三年共获得一等奖107人次,共计保送名牌大学30余人,10多人提前一年被清华北大复旦交大预录取。尤其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金斌同学在Topcoder Open(简称TCO)Algorithm(算法)冠军争夺战中,击败各路好手,一举夺得世界冠军。这是他继今年1月夺得Topcoder High School(简称TCHS,即高中生比赛)世界冠军后,一年内取得的第二个Topcoder系列赛冠军,打破了欧美选手对该项赛事的垄断地位,同时也创下了最年轻的夺冠纪录。
虽然我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与提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但我们也意识到将来的路还很长。今后要把目光瞄准更高层次的比赛,力争培养出更多的国际金牌选手。
二○○九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