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青年教师成长营>>文章内容
成长营中级班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6-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曹韧基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三)
关于辩论(一)
 
这学期担任了两个创新班的辩论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被这两个班学生的杰出的辩论能力所震撼,他们准备得相当充分,并且能够随机应变,在场上语言幽默,反应机敏,某种程度上,较目前高一的学生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结合他们的表现,我总结了几点在攻辩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正反互陈,即不要一味强调己方观点,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与对方妥协,以达到某些共识,以进一步深入辩题的讨论,必要一直在较浅的层面相互纠缠不清。
二,质询时,不要一下子问太长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段质询。如借用三段论的形式,将较长的问题分成短小的问题,逐步推进。
三,注意封闭式质询与开放式质询的结合。
四,在质询之初,需先明确对方的论点,检准资料,在此过程中,清楚地选准战场所在。
五,质询,包括辩论中的任何一次攻击,都应该尽可能缩小攻击范围,集中火力对对方的某一个漏洞进行攻击,个个击破,不可贪多,否则自己在攻击中就会露出太多破绽。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四)
关于辩论(二)
 
在辩论中,除了有效的攻辩意外,还需要三辩组织严密、不断诱导的质询,关于质询需要注意的的一些问题,我总结如下:
一、质询以及自由辩的关键在掌握主导权,所以进攻必须有效,更不能在进攻中被对方抓出漏洞,这一点同上一条。
二、团队的合作,在质询和自由辩中要有连贯感。不要一直纠缠一个问题(当对方逃避时,可以将此问题分段进行质询),也不要同时在多个问题上(最好不多于两个)展开进攻,对于己方队友已经撇开的质疑,不要重新提起。
三、常见的攻防动作,攻方为开(开战场,即找准对方的破绽),追(逼迫,延伸),结战场。防守方为撇(将对方质疑弹开),堵(对对方的质疑逻辑提起反问),反逼(发现对方进攻中的破绽另辟战场,抢夺主导权),破(结束战场)
四、自由辩中,裁判主要以结束有效战场的多少判断双方的胜负。但对于双方辩题的核心的战场的解决,对胜负的结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五)
关于常州的课程
 
常州是一个文化昌盛之地,尤其宋元以后,明清时期更是如此。常常想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本地的文化资源关注开始,逐渐提高他们对文学、文化的兴趣。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从何来?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便注意收集一些与此相关的资料,渐渐地“米”也就多了起来。
季札(见太史公《史记·吴太伯世家》)、萧氏父子(见《文选》)、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荆公《送沈康知常州》、东坡《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杨万里《诗三首》、文天祥《常州》、唐顺之《陈渡草堂》(即荆川先生读书处)、恽格(即恽寿平)《记<秋山图>始末》、恽敬《南田先生家传》、赵翼《瓯北诗话小引》、《阳湖晚归》、龚自珍《常州高材篇》又《己亥杂诗》中有言“东南绝学在毗陵”、张问陶《阳湖道中》、洪亮吉《黄君行状》、黄景仁诗、张惠言《词选序》及《水调歌头五首》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瞿秋白《饿乡纪程》《多余的话》、钱穆《师友杂忆》、袁鹰《两位常州老师》、屠岸《魂魄长留觅渡桥》、赵翼如《常州一条街》(即木梳街)
另,谢应芳、邵长蘅、钱振锽、李宝嘉、刘海粟皆常州籍。他们的一些资料俯拾皆是,选择典型的,适时的,易引发学生共鸣者,在课堂上进行使用,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六)
重读《新亚学规》
 
在钱穆的《师友杂忆》一书中,曾看到一篇他当年草创香港新亚书院时的《新亚学规》,读后大为赞叹,中国古学精神可以说全为此规所包融。此文置之有两三年了,前段时间又翻出来再读,琢磨体会之,不禁拍案。香港中文大学,对此大陆人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世界级的名校了,而新亚书院正是其前身。每读此文都能激发起并让我坚定对教育的一些的信念。
凡属新亚书院的学生,必先深切了解新亚书院的精神。下面列举纲宗,以备本院诸生随时诵览,就事研究。
1.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
2.做人的最崇高基础在求学,求学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3.爱家庭、爱师友、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为求学做人之中心基础,对人类文化有了解,对社会事业有贡献,为求学做人之向往目标。
4.祛除小我功利计算,打破专为职业、谋资历而进学校之浅薄观念。
5.职业仅为个人,事业则为大众。立志成功事业,不怕没有职业;专心谋求职业,不一定能成事业。
6.先有伟大的学业,才有伟大的事业。
7.完成伟大的学业与伟大事业之最高心情,在敬爱自然,敬爱社会,敬爱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敬爱一切的知识,敬爱传授我此一切知识的师友,敬爱我此立志担当继续此诸学业与事业者之自身人格。
8.要求参加人类历史相传各种伟大学业、伟大事业之行列,必先具备坚定的志趣与广博的知识。
9.于博通的知识上,再就自己才性所近作专门之进修。你必须先求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
10.人类文化的整体,为一切学业事业之广大对象。自己的天才与个性,为一切学业事业之最后根源。
11.从人类文化的广大对象中,明了你的义务与责任,从自己个性的禀赋中发现你的兴趣与才能。
12.理想的通才,必有他自己的专长,只想学得一专长的,必不能具备有通识的希望。
13.课程学分是死的、分裂的,师长人格是活的、完整的。你应该转移自己目光,不要尽注意一门门的课程,应该先注意一个个的师长。
14.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的。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来传授各门课程的。
15.每一个理想的人物,其自身即代表一门完整的学问;每一门理想的学问,其内容即形成一理想的人格。
16.一个活的完整的人,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但多方面的知识,不能成为一个活的完整的人。你须在寻求知识中来完成你自己的人格,你莫忘失了自己的人格来专为知识而求知识。
17.你须透过师长,来接触人类文化史上许多伟大的学者;你须透过每一个学程来接触人类文化史上很多伟大的学业与事业。
18.你须在寻求伟大的学业与事业中来完成你自己的人格。
19.健全的生活应该包括劳作的兴趣与艺术的修养。
20.你须使日常生活与课业打成一片,内心修养与学业打成一片。
21.在学校里的日常生活,将会创造你将来伟大的事业,在学校时的内心修养,将会完成你将来伟大的人格。
22.起居作息的磨练是事业,喜怒哀乐的反省是学业。
23.以磨练来坚定你的意志,以反省来修养你的性情。你的意志与性情将会决定你将来的学业与事业的一切。
24.学校的规定是你们意志的表现,学校的风气是你们性情的流露,学校的全部生活与一切精神是你们学业与事业之开始。敬爱你的学校,敬爱你的师长,敬爱你的学业,劲爱你的人格。凭你的学业与人格来贡献于你敬爱的国家与民族,来贡献你敬爱的人类与文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