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感
生物 万蔡琳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其中
陶行知认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学做合一”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新教师,我们在教学时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充分的信任和强烈的责任感面对学生,时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不同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帮助打开学生的思想意识,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此外,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教师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获得的过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践行这种思想,多让学生动手,在活动中寻求问题的答案。陶先生还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因此,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先生的理念所积极提倡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努力思考和学习的。
陶先生还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生物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生物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锲而不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作为新教师,我们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努力把这些理念贯彻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我们要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并不断践行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