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丰富教师的专业生活,打造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团队,形成浓郁的教师文化,有效推进高品质高中创建工作,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教师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发挥教师个体的智慧,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不断生发专业发展所需的养料,还要彰显学校的引领作用不断孕育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鉴于此,教师评价框架要考虑个人、团队、学校三个方面的因素,集合三方主体的力量提升群体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得到长足的专业发展。教师评价的具体理念是关注过程、强调质量、着眼发展。
1.关注过程
教育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复杂的过程,往往没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很多些
微的变化和发展都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累积。因此,教师评价不是对教师某一个“节点”的评价,而是对教师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整体专业发展状况的评价。评价既是评定“工作/行为”的手段,更是促进教师进行专业累积的途径。在“自我管理与评价”部分所呈现的电子化的教师成长档案就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积累提供了技术支持。
2.强调质量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育工作中,有些工作是可以进行测量的,而有些工作
需要通过描述的方式来阐述效果;有些工作是可以显现出来的,而有些工作只能是模糊的感受。因此,教师评价在突出可见的、可以量化的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不可量化的业绩,做到质量并重。
3.着眼发展
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不同的年龄阶段将演奏出不同的教育音符,因此,如何
让评价活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就显得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结果应指向具体行为的诊断与改进,而不仅仅是指向对教师“过去”工作表现的一种“鉴定”。在通过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诊断的基础上,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受评人,促进教师开展自我评价与反思,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鉴定”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注重对教师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才能发挥评价真正的教育意义与专业发展意义。
二、“省中好教师形象”的评价框架
“省中好教师形象”是在细致分析学校教师队伍的优良传统和展望教师队伍长远发展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省中好教师”包括以下要素: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精神民主、思想卓越。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在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教师评价框架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部分:自我管理与评价;同伴互助与评价;学校倡导与评价(见下图)。另外附加参考部分: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研究机构的专业评价。

三、“省中好教师形象”的评价细则
1.自我管理与评价
该部分主要由教师个人负责管理,主要评价教师在执行各项工作常规时的情况。学校的职能部门(课程与教学处、学生发展处、教师发展处、督导室等)将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核实信息。所有的信息将由教师个人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进行登记和积累,并能够形成年度统计报表。
自我管理与评价主要关注的信息:包括规定内容和自定义内容。规定内容是指教师必须完成在年度工作中完成的,如教师每年要完成的五个一。自定义内容是由于教师岗位设置的区别而产生的个性化的内容,如班主任工作、学科竞赛等。
定期检查是指各部门根据工作的性质和进程定期安排检查的内容和方式,检查范围涵盖所有人员;随机抽查是指分管校长确定检查的时间和内容,一般每月抽查一次,并加以必要的引导。
由教师发展处统一保存本学年各部分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下列评等规则进行等级考核。
评价等级框架:A等:能够完成上述1-10项内容的90%,且工作业绩优秀;
B等:能够完成上述1-10项内容的80%,且工作业绩良好;C等:1-10项内容中未能完成80%。(其中自定义内容如果存在,且工作业绩良好,可以视作加权10%)
2.同伴互助与评价
该部分主要有知情人评价、自我申报与学校审议两种评价方式。同伴互助与
评价主要关注的信息:包括规定内容和自定义内容。规定内容是指各教研组都要承担的共同要完成的内容。自定义内容是由教研组同伴自己定义的体现学科团队特点的内容。
知情人评价是指由教研组内知道具体情况的同伴进行相关评价的方式。自我申报与学校审议是指教师个人向教师评价委员会自述教育工作的过程与结果并提供相关的支撑性材料,最终由教师评价委员会审议认定评价结果的方式。
评价等级框架:A等:能够完成上述1-6项内容的90%,且工作业绩优秀;
B等:能够完成上述1-6项内容的80%,且工作业绩良好;C等:1-6项内容中未完成80%。(其中自定义内容如果存在,且工作业绩良好,可以视作加权10%)
3.学校引领与评价
该部分主要的过程为教师的自我申报、学校教师评价委员会的评价与审议。
在学校教师评价委员会进行最终评价之前,由相关部门给每一位教师发放自我申报的表格,由教师自己填写相关内容,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如证书/复印件/证明书信等),报送教师评价委员会作为评价参考。
评价等级框架:A等:能够完成上述7项内容的90%,且工作业绩优秀;B等:能够完成上述7项内容的80%,且工作业绩良好;C等:7项内容中未能完成80%。
4.学生及家长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或相关访谈,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有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
度。(参考相关测评结果)
5.有关专业机构评价
通过组织听评课、座谈等形式,了解有关专业机构对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状
况的评价。(参考相关调研结果)
四、学校教师评价委员会最终评价
1.学校教师评价委员会是教师评价的最终组织。该委员会由19人组成,其中校级领导4人;中层主任6人;每个年级民选代表2人,共6人;还有1名从家委会、学生会、校外专家或领导、最关心教师评价的教师中由校长室提前一周聘请,或者由有兴趣参与的教师提前10天提出申请。校长室最终确定委员会成员名单。最终评价会议召开时,允许有兴趣的教师参加旁听。需要旁听的教师提前三天向校长室提出申请,并在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地点旁听。所有参与或旁听评价的人员必须承诺保密教师个人评价的结果,如有违反,取消相关资格,并视情况再酌情处理。
2.会议时间:每学年的评价会议定在学年结束时的最后一周内。
3.会议程序:
(1)校长室提供每位教师的三部分的“评价”信息,每位委员务必在正式评价前至少翻阅1/3受评教师的全部材料,参照上述“评等参考框架”,建立自己的评价等级标准,并依此标准一致评价所有教师,以免出现太大的误差。
(2)选出一位委员代表向其他18位委员如实报告一位受评教师①自我管理与评价的等级;②同伴互助与评价的等级;③学校倡导与评价的等级;④学生/家长评价的等级。18位委员依据这些评价信息,公正、独立地依次给每一位教师确定一个总评等级,并写在打分板上。
(3)每位委员务必在同一时间晒出该教师的总评等级,由工作人员(如教师代表或家长代表)记录在教师评价等级册上。
(4)在委员会陈述下一位教师的评价信息时,工作人员立即统计前一位教师的等级。
4.独立评分依据与参考框架:

五、关于评价结果的使用
1.向每位受评教师反馈评价结果
评价结束后,由校长室代表学校教师评价委员会保密相关的评价结果。每位教师都会得到个人的评价结果以及有些项目的评价等级(见下表),供各位参评教师自我分析。
2.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材料
每学期教师评价材料都将保存起来,规范地放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中,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累积性的、阶段性、权威性的材料,便于教师自己查阅,以及针对性地确立自己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3.作为确定教师年度考核等第的依据
根据常州市教育局相关政策的规定,教师年度考核等第的确定依据两个学期的教师评价的总等级,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先确定优秀级,再确定良好级,然后确定合格级,依此类推。
4.作为进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依据
如果常州市教育局规定的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小于学校获得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人数可能需要实施高职低聘,本方案的评价结果将作为确定高职低聘的人员的主要依据,原则上在获得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从低等级到高等级确定低聘人员。
5.其它
除上述之外,其它任何需要此评价数据的工作,都可以参照此评价结果。
六、附则
评价对象为学校在编、在岗且实际工作满半年以上的教师。因各种原因实际工作时间不足半年的教师由学校教职工考评委员会依据有关政策直接考评。
学校职能岗位责任人的评价参见《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职能岗位评价方案》。
学校校级领导由教育局组织评价,不参加此方案的评价。
对评价结论有异议者可在评价结果通知后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由校长室在一周内给予回复。
本办法由学校校长室负责解释与修改,经全体教师会议通过后实施。